跳到主要內容

CME推人幣3年期貨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4日 06:35
2012年09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港交所(0388)將在下周一推出離岸人民幣(CNH)期貨之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半路殺出,推出更長年期的3年期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市場人士認為,兩個交易所爭食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彈藥味」濃,但由於人民幣波幅小、升值潛力亦有限,料兩項產品無論做「對冲」或「炒賣」,都難受歡迎。CME方面則強調,去年已有計劃推出離岸人幣期貨產品,惟在等待市况轉好的時機推出。


與港交所相同,CME也推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產品,每張合約規模為10萬美元,但相對港交所推出的1年期產品,CME的產品適用於3年期標準合約,此外還添加1萬美元的電子微型期貨,以增加對零售交易商的吸引力。不過,公司未公布具體買賣時間、方式、莊家情况及每手按金,港交所的則每手是7930元人民幣。


CME﹕去年已計劃推出

CME亞洲區外匯業務執行總監藍國聰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暫未確定按金水平,會根據歷史價格、流動性和貨幣波動率來制定。但他強調,CME使用的按金系統與港交所一樣,公司不會為降低交易門檻而開發低按金產品。


事實上,CME此前已推出一隻在岸人民幣(CNY)期貨合約,以現金結算,並以美元兌人民幣和人民幣兌美元兩種報價模式報價,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產品合約金額亦是10萬美元,按金為6000元人民幣。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潘志偉指出,CME第一個推出在岸人民幣期貨,但交投並不活躍,交易量低,流動性小,估計目前兩只離岸產品亦難受市場歡迎,「始終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小,全年2%至3%的波幅根本不夠一個期貨生存。」


人幣波動微 不夠期貨生存

有中資券商認為,人民幣期貨產品是各交易所的爭食對象,雖未必能有客戶,但港交所和芝交所仍密集推出,純粹是競爭,相信只為擦亮品牌,「交易量和活躍度最能顯示產品是否是大白象」。


不過,藍國聰反駁稱,CME去年已經開始計劃發行CNH期貨產品,惟時機不適合,其間更出現兩次流動性緊縮,近期市場有所改善,才啟動發行,合約細則和推出時間均已與客戶商榷。


CME標榜新產品與港交所的最大不同,是推出3年期標準合約,令對冲和交易更靈活。新永安期貨總經理江林強表示,增加遠期合約令產品更複雜、全面,保值較為方便,但出口商對1年期的需求會更大。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