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沒有完美的奧運,倫敦也不例外。不少外國傳媒人都認為,交通問題是今屆倫敦奧運較失色的一環。德國記者斯圖艾爾認為,問題的根源是主辦當局只為控制成本。「英國人很務實,賽事組織、人員安排等都考慮最大程度的節省成本。賽事組織還不錯,但交通確實不太方便。班車頻率較慢,等車時間長,每天都要耗費逾兩小時在路上,影響發稿速度。」日本雜誌出版商協會的記者松原貴臣說﹕「我想,4年前的北京做得更好,例如交通和食物。」
各國記者怨交通問題成敗筆
對於交通問題,西班牙埃菲社記者博斯克也想吐苦水。「司機常迷路,有次我要採訪划艇比賽,一大早就上車,但因為司機迷路,花了逾兩小時才到達比賽場地,差點錯過了西班牙選手的比賽。」瑞士國家電視台記者博格則覺得,作為東道主,英國太專注於本土運動員的表現,心態不夠包容開放。「英國當地報紙、BBC的體育頻道全天都是鋪天蓋地報道英國運動員,像保特奪金、菲比斯創造奧運奪牌紀錄、葉詩文破世界紀錄摘金等重要事件報道不足。奧運畢竟是全球盛會,視野還是應該更國際化。」
另外,本屆奧運也有好些「蝦碌」,例如朝鮮女足與哥倫比亞的比賽因掛錯國旗險惹外交風波;男籃一場熱門賽事,因衛生事務組織不周,當局竟建議場內記者最好幾小時內別上廁所,有記者便苦不堪言,說奧運記者還得具備特別能忍尿的質素。
各國記者怨交通問題成敗筆
對於交通問題,西班牙埃菲社記者博斯克也想吐苦水。「司機常迷路,有次我要採訪划艇比賽,一大早就上車,但因為司機迷路,花了逾兩小時才到達比賽場地,差點錯過了西班牙選手的比賽。」瑞士國家電視台記者博格則覺得,作為東道主,英國太專注於本土運動員的表現,心態不夠包容開放。「英國當地報紙、BBC的體育頻道全天都是鋪天蓋地報道英國運動員,像保特奪金、菲比斯創造奧運奪牌紀錄、葉詩文破世界紀錄摘金等重要事件報道不足。奧運畢竟是全球盛會,視野還是應該更國際化。」
另外,本屆奧運也有好些「蝦碌」,例如朝鮮女足與哥倫比亞的比賽因掛錯國旗險惹外交風波;男籃一場熱門賽事,因衛生事務組織不周,當局竟建議場內記者最好幾小時內別上廁所,有記者便苦不堪言,說奧運記者還得具備特別能忍尿的質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