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屢查英資行美被指私心 因財失義勢損兩國關係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2日 06:35
2012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和美國這對兩次世界大戰的盟友,最近因為渣打銀行被美國紐約州金融局指為「流氓金融機構」(rogue institution)以及協助伊朗洗黑錢而齟齬頻生,英國有輿論認為美國是存心找碴,要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蹶不振的美國銀行業找出路,於是想到削弱紐約主要競爭對手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英國反對黨工黨的國會議員更揚言「報復」,找出美國投資銀行的錯漏。這場跨大西洋的金融戰爭,美國總統奧巴馬及英國首相卡梅倫至令仍未公開表態,但五內如焚的英國金融業界及國會議員,已呼籲唐寧街介入事件。英美的血緣加戰友的長期關係,在這次事件中受到衝擊已是殆無疑問。


紐約金融局突出招

英國銀行慘遭開刀

紐約州金融局上星期發表一份27頁報告,指摘渣打涉嫌洗黑錢,又和伊朗有密切關係,要求渣打高層出席本月15日的聽證會,並以嚴厲措辭暗示可能會吊銷渣打在紐約州的經營牌照。渣打隨即強烈否認,表示絕無報告中所言涉嫌協助伊朗清洗2500億美元,又稱集團與伊朗的交易,99.9%符合美國的制裁指引,只有為數約1400萬美元的交易未符指引。渣打是全球第七大結算銀行,雖然其業務集中亞洲、中東、印度次大陸及拉丁美洲,但主要結算則在紐約分行進行,一旦遭到紐約州政府吊銷經營執照,帶來的衝擊巨大無比,因此紐約州金融局報告公開當天,渣打股價在倫敦下跌23%。


紐約州金融局突然出招,把兩年來一直在調查渣打的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以及紐約曼哈頓地檢處都嚇了一跳,表示不滿紐約州金融局的獨斷獨行。更甚的是,紐約州金融局對於處理渣打事件的尺度及機制,與美國聯邦政府的完全迥異,變成「一國二制」,令銀行業無所適從。對於紐約州金融局的做法,英國傳媒認為,這和美國國內政治有關,指金融局負責人羅斯基有政治野心。但是,更多的分析指向金融海嘯後的銀行業危機未消,美國忙於尋求客源和資金,於是歐洲的同業便成為代罪羔羊。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尚待驗證,因為以結算規模而言,渣打每天處理的交易為2400億美元,美國的摩根大通則是3.2萬億美元。即便如此,美國過去一個多月連番向英國銀行開刀,包括巴克萊及匯豐,不能不令歐洲人懷疑,美國這種「正義之舉」其實是另有盤算。事實上,英國的銀行業人士就說過,美國銀行在定價權方面遇到英國挑戰,遂而反撲打擊倫敦城。


這場隔岸互轟的下一個焦點,是本月15日的紐約州金融局聽證會,渣打主席莊貝思已為聽證會作準備,莊貝思肯定不會承認紐約州金融局的指摘,但他難以估計的是,慣於政治操作的美國人到時會拋出什麼「證據」——紐約州金融局的報告,附錄了多份渣打總部高層與紐約分行負責人的電郵內容,到底這些本應屬於機密的對話還有多少在別人手上,是事件發展的重要關鍵。英國銀行業感到這股壓力不是單單朝着渣打而來,而是朝着把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鍋端的方向走去,業內要求政府介入的呼聲四起,卡梅倫政府到底應該出手還是不出手,此刻是唐寧街首相府的頭疼事。


美監管部門大動作

歐銀行業唇亡齒寒

歐洲的債務危機已使得這片大陸過去幾年疲於奔命,美國監管部門的大動作,更加令其他歐洲國家唇亡齒寒。英國銀行業界認為,美國政府在這次渣打事件中扮演着一個不光彩角色的原因,是聯邦部門沒有完成全面調查,卻任由新成立不久的紐約州金融局猶如野馬亂跑亂蹬,總統奧巴馬一句話都沒說;况且美國銀行業在金融海嘯後也不見得比以前規矩,可是美國監管部門不去管好自己,卻把手伸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事件肯定損害英美關係,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英美的密切關係,成為歐洲西線的一股巨大力量。冷戰期間,兩國是圍堵蘇聯的堅實堡壘;1980年代,美國總統列根與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惺惺相惜,福克蘭戰爭令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911後,美國發動反恐戰,英國義無反顧傾全力襄助,2003年伊拉克戰爭,貝理雅獨力撐小布殊出兵,到今天英國仍有部隊駐留阿富汗。這一對政治和軍事上曾經如膠似漆的國家,今天「因財失義」,紐約州金融局把渣打稱作流氓金融機構,英國肯定不會服氣,「流氓」(rogue)是小布殊政府形容朝鮮、伊朗等5國的字眼,如今竟然用到英國身上,英美關係恐怕會冷凍一段時期,難以馬上回到昔日的密切時代。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