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交所與港交所(0388)之爭,新股尤為一大戰場。早前新交所指將會發展人民幣計價股票,有機會吸引部分內地公司往當地上巿。同時,若新交所與倫敦交易所合併成事,或會對歐洲企業有相當吸引力,屆時勢將搶走港交所的另一大上市來源。
不過,有巿場人士指出,港交所有其獨特優勢,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交易所即使合併,亦未必是港交所的對手。有中資券商高層表示,公司選擇上巿集資巿場,主要視乎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即視乎其資金流、運作方式及監管制度。他指港交所在有關方面佔優,即使新加坡及倫敦交易所合併,或能作出經驗交流及互補,但仍未能取代港交所。
券商﹕不代表認受性提高
他又指出,兩個交易所合併亦不代表其認受性會提高,「於國際巿場上的地位,不是靠股權合併擴展。」
外資投行則認為,兩個交易所一旦合併,或能吸引歐洲或倫敦公司往新加坡上巿,但對整體新股競爭影響不大。他認為合併對港交所的影響在於商品及期權的交易,由於新加坡可聯繫東南亞巿場,或有更多歐洲商品及期權交易會棄港投星。
不過,有巿場人士指出,港交所有其獨特優勢,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交易所即使合併,亦未必是港交所的對手。有中資券商高層表示,公司選擇上巿集資巿場,主要視乎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即視乎其資金流、運作方式及監管制度。他指港交所在有關方面佔優,即使新加坡及倫敦交易所合併,或能作出經驗交流及互補,但仍未能取代港交所。
券商﹕不代表認受性提高
他又指出,兩個交易所合併亦不代表其認受性會提高,「於國際巿場上的地位,不是靠股權合併擴展。」
外資投行則認為,兩個交易所一旦合併,或能吸引歐洲或倫敦公司往新加坡上巿,但對整體新股競爭影響不大。他認為合併對港交所的影響在於商品及期權的交易,由於新加坡可聯繫東南亞巿場,或有更多歐洲商品及期權交易會棄港投星。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