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政治評論家馬立誠昨日在香港書展談論中港兩地的文化衝突和融合,這名被左派陣營視為中共「黨內極右派」的《人民日報》評論部原主任編輯,以北大教授孔慶東罵港人是狗事件及雙非爭議解讀兩地文化差異,並指摘孔慶東挑撥中港族群分裂。
馬立誠在1998年與凌志軍合著《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而名噪一時,最近出版了新書《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昨日在主題為「內地與香港的文化衝突與融化」的演講中,他提到今年1月發生的兩宗事件,一個是內地兒童在香港地鐵車廂進食,遭港人乘客辱罵,最後更引發中港罵戰;另一個是千多名香港孕婦上街遊行,抗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
「文革衝擊致道德淪喪」
他表示,這兩宗事件一個關乎社會公德,另一涉及資源爭奪,均反映中港文化制度差異巨大、觀念衝突尖銳,以及特區政府在政策和應對上的缺失。他指出,內地受紅色文化與政治運動影響,「尤其是文革的衝擊太厲害,導致道德淪喪」,而隨着中港關係日益密切,這種受前蘇聯影響的文化,與香港的中西合璧文化產生巨大碰撞,既帶來新鮮感,也造成緊張。北大教授孔慶東點評地鐵車廂罵戰時,指摘港人受殖民主義影響,「很多人是狗」,馬立誠抨擊指這樣的言論偏激和不負責任。「1998年(我)曾與(中共元老)萬里單獨交談,在談到香港形勢時,萬里說﹕『有左就不好,沒有左就好』。」馬立誠說:「這個左就集中體現在孔慶東和『烏有之鄉』(左派網站)的身上,孔慶東就是挑撥族群分裂的人物。」
引述萬里:港「左」就不好
在雙非孕婦問題上,馬立誠認為港府的政策失當。他稱,港府過去為內地孕婦提供在港產子配額以提高出生率,不如像現在讓內地學生來港讀大學,畢業後留港就業,後者比生孩子這種「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方法好。
馬立誠在演講並未涉及太多政治,但台上台下仍就本港近日熱議的國民教育擦出火花,有聽眾提出國民教科書有「洗腦」之嫌,與主持講座的鳳凰衛視主播曾瀞漪爭辯。
明報記者李泉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