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尚有三星期,曾蔭權管治時代將告結束。新力量網絡為港府「埋單計數」,發現回歸15年來,港府的立法成功率不足六成,逾三成法案因得不到議會支持而被擱置或押後,部分更拖足十年仍未立法。另外,與董建華政府相比,曾蔭權政府的立法量只及董任內一半,學者認為反映曾蔭權施政不及前任積極。
新力量網絡整理政府過去提出的政策諮詢文件及法案數目,總結回歸15年來的管治表現。報告發現,無論是董建華抑或曾蔭權政府,施政均嚴重忽視勞福政策,前者只發表了3項福利政策的諮詢文件,後者則只推出一項勞工政策改革(設立最低工資),其餘如集體談判權及設立失業保障等建議,多年都未獲納入政府的政策議程。
未獲議會支持 三成議案難產
行政立法關係方面,董班子及曾班子平均立法成功率近58%,意味有四成多的立法議程未按計劃順利落實,當中有多達32%法案因得不到議會支持而被押後或擱置,如建議將機管局私有化的《香港國際機場條例草案》納入立法議程,就因得不到商界及基層議員支持而被迫擱置。
不少法案的審議過程亦「一波三折」,規管一手樓銷售的《住宅物業銷售說明條例草案》,回歸後曾三度被列入立法議程,但因地產商群起反對,政府於2001年一度宣布擱置立法。近年政府因應民意再推出草案,終正式提交立法會審議,前後拖拉了14年至今,法案能否通過仍是未知之數。
報告統計亦顯示,曾蔭權在立法議程只提出142條法案,未及董建華政府(298條)的一半。不過,曾班子就未嘗議案被否決的滋味,董治下就有多達31條法案不獲通過。
只提有信心法案 未嘗被否決
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方志恒認為,數據反映曾蔭權的施政不及董建華積極,不敢提出具爭議性的改革,以迴避爭議及批評,「他有信心通過的草案才會提交到立法會,但這不代表他的管治能力強」。
方志恒分析,政府目前推動立法時,不少反對聲音皆來自建制派,例如商界大力反最低工資、漁農界反對中央屠宰等,反映政府與建制派建立的「執政聯盟」極為鬆散,施政時因得不到議會穩定支持而舉步維艱,建議新政府考慮與政黨組成白紙黑字訂明關係的「聯盟政府」,打破施政窘局(見另稿)。
新力量網絡整理政府過去提出的政策諮詢文件及法案數目,總結回歸15年來的管治表現。報告發現,無論是董建華抑或曾蔭權政府,施政均嚴重忽視勞福政策,前者只發表了3項福利政策的諮詢文件,後者則只推出一項勞工政策改革(設立最低工資),其餘如集體談判權及設立失業保障等建議,多年都未獲納入政府的政策議程。
未獲議會支持 三成議案難產
行政立法關係方面,董班子及曾班子平均立法成功率近58%,意味有四成多的立法議程未按計劃順利落實,當中有多達32%法案因得不到議會支持而被押後或擱置,如建議將機管局私有化的《香港國際機場條例草案》納入立法議程,就因得不到商界及基層議員支持而被迫擱置。
不少法案的審議過程亦「一波三折」,規管一手樓銷售的《住宅物業銷售說明條例草案》,回歸後曾三度被列入立法議程,但因地產商群起反對,政府於2001年一度宣布擱置立法。近年政府因應民意再推出草案,終正式提交立法會審議,前後拖拉了14年至今,法案能否通過仍是未知之數。
報告統計亦顯示,曾蔭權在立法議程只提出142條法案,未及董建華政府(298條)的一半。不過,曾班子就未嘗議案被否決的滋味,董治下就有多達31條法案不獲通過。
只提有信心法案 未嘗被否決
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方志恒認為,數據反映曾蔭權的施政不及董建華積極,不敢提出具爭議性的改革,以迴避爭議及批評,「他有信心通過的草案才會提交到立法會,但這不代表他的管治能力強」。
方志恒分析,政府目前推動立法時,不少反對聲音皆來自建制派,例如商界大力反最低工資、漁農界反對中央屠宰等,反映政府與建制派建立的「執政聯盟」極為鬆散,施政時因得不到議會穩定支持而舉步維艱,建議新政府考慮與政黨組成白紙黑字訂明關係的「聯盟政府」,打破施政窘局(見另稿)。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