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社會福利署負責的「關愛基金長者家居清潔及陪診服務津貼」,因受惠人數只達目標一成六,決定延長申請期至今年7月底。有社福機構稱,項目只接受正輪候社署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長者申請,仍未保障到網外有需要人士,加上當局只發信通知長者,申請表繁複及須申報入息,長者多怕麻煩不願申請,建議社署加強宣傳。
88歲的余婆婆獨居石硤尾邨,家人長居內地,故日常要自行買餸煮飯,清潔打掃。余婆婆去年初申請輪候獲社署認可的「基督教服務處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再於去年12月由老人中心介紹申請關愛基金津貼,每月接受最多8小時清潔及陪診。
團體﹕關愛項目助縮短輪候
協助余婆婆清潔的助理員于杰,現時主要為2名深水埗區長者提供家居清潔及陪診服務,月入近1000元,工作時間具彈性令她可兼顧照顧4歲大女兒。她表示,與余婆婆為同座「樓上樓下」街坊,雖然初時婆婆家較髒,且聽不懂其鄉下話,但服務近半年二人已建立良好關係。
基督教服務處深水埗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總協調主任李志剛表示,現時有50名來自深水埗及觀塘區長者申請關愛服務津貼,機構為此增聘20名兼職助理。他表示,除關愛項目外,現時其服務隊亦向長者提供類似服務,需求甚大,平均輪候1年半,認為關愛基金項目有助紓緩輪候時間。
申請表長7頁 長者嫌煩
不過,李志剛說並非所有長者願意轉向申請關愛津貼,因社署只發專函通知,但長者多怕麻煩,申請表長達7至8頁,又怕申報入息,故寧願留在原隊輪候。他認為社署可加強宣傳,讓長者得知關愛項目毋須「排咁耐」。
現時約有1.8萬名長者使用「社署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4000人仍在輪候。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長者照顧服務總監袁淑儀認為,因輪候不設資產限制,當局為縮短輪候隊伍才推出關愛項目,忽略了沒有輪隊的長者需要,建議政府設定關愛項目時,亦應照顧網外長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