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惜食減廢 共同邁向零碳排放長青網文章

2021年1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網管理員 on 2021年11月02日 06:00
2021年11月02日 06: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齊惜福發起人及贊助人梁唐青儀女士、梁祖彬教授(齊惜福執行委員會主席)、各位嘉賓︰

 

很高興出席齊惜福慈善籌款晚宴,與大家一起推動香港的惜食、減廢文化。

 

廚餘是香港都市固體廢物中的最大成分,佔大約三成。要減少廚餘,首要目標是促進社會各界從源頭避免及減少產生廚餘。

 

⚠️ 注意:播放影片將耗用大量數據

▶️ 看不到影片點擊這裏

齊惜福多年來積極響應政府教育及宣傳,每年與超過200間學校合作,推動校園齊惜福計劃,把廚餘化為堆肥,亦有安排農夫到校教授有機耕種,鼓勵年輕一代實踐綠色飲食文化,從小培養珍惜食物和減少製造廚餘的美德。

 

另一方面,齊惜福一直積極從不同機構回收可食用剩餘食材,利用廚餘回收中轉站,篩選和分流由超級市場和食品公司收集的剩餘食材,每日在社區廚房製作約三千個飯盒。即使在疫情期間,齊惜福仍不遺餘力,在各區分發飯盒給有需要人士。

 

至於不能食用的廚餘,則安排運送到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處理。由2020年2月起,齊惜福運送到O·PARK1循環再造的廚餘量,平均每月約為70公噸,累計共約1,200公噸,其中包括來自食物工廠、餐廳及酒店等的廚餘。

 

憑藉在座各位善長仁翁的支持,齊惜福在推動惜食及減少廚餘的成績有目共睹。我鼓勵大家繼續共同推動惜食及減少廚餘的文化,以期達致零廢堆填的長遠目標。

 

今年8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條例獲得立法會通過,是香港減廢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政府會開展落實垃圾收費的籌備工作,包括加強對社區資源回收的支援,增加社區回收網絡的回收點及提高服務實益,並善用智能技術。政府也會擴大廚餘回收先導計劃,覆蓋更多地區和服務對象。我們會進一步推動建設轉廢為能、轉廢為材的設施,逐步擺脫對堆填區的依賴,減少廢棄物相關的碳排放。

 

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環境局將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工作,並會成立專責的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以及推動主要持份者包括青年人積極參與。

 

我期待各界與政府共同努力,在減碳事業中履行香港的責任,作出貢獻,建構一個「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的香港。

 

最後,我祝願在座各位善長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多謝各位!

 

(以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11月1在2020齊惜福慈善籌款晚宴致辭全文)

資料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0
0
0
書籤
留言 (0)
檢視個人資料
ALEE
2021年11月07日 16:47
thx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YY2011
2021年11月05日 06:46
noted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5
Th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4
Th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4
Thks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4
Th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4
Th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uieyue
2021年11月03日 19:24
Th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宋光
2021年11月03日 06:33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Adawong
2021年11月03日 06:06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meiwan
2021年11月03日 04:5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ggk
2021年11月03日 02:42
謝告知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angelc
2021年11月02日 23:16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homaskkl
2021年11月02日 22:36
thx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2021年11月02日 21:55
知道!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Portia to
2021年11月02日 21:30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robinyu
2021年11月02日 21:24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
2021年11月02日 21:02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sw
2021年11月02日 20:43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K Wat
2021年11月02日 20:13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D Chow
2021年11月02日 19:53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AMY
2021年11月02日 19:10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Anna
2021年11月02日 18:26
thanks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e4405
2021年11月02日 15:44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ofuk
2021年11月02日 15:21
多謝!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ng
2021年11月02日 15:13
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e4403
2021年11月02日 15:13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armliving
2021年11月02日 14:35
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Y.H.L.
2021年11月02日 14:09
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c
2021年11月02日 13:37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ywtsang
2021年11月02日 13:04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K K
2021年11月02日 13:03
知道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unbo
2021年11月02日 12:58
知道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KYC
2021年11月02日 12:33
thanks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ing
2021年11月02日 11:4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玉環
2021年11月02日 10:06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1年11月02日 10:04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有少數含碳,卻屬無機化合物,主要有三類:碳氧化物、碳酸鹽類及氰化物。
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例如生命的起源——氨基酸即為一有機化合物。
多數有機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氫兩種元素,有些含氧,也有含氮、磷、硫、鹵素等。
有機物數目眾多,可達幾百萬種,而無機物目前只發現數十萬種。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C%89%E6%9C%BA%E5%8C%96%E5%90%88%E7%89%A9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1年11月02日 09:57
唔呼吸就唔會呼出二氧化碳,一呼吸就一定會呼出二氧化碳。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enry_Chan
2021年11月02日 09:49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wah2021
2021年11月02日 09:31
noted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豬仔
2021年11月02日 09:22
收到
0
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