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智慧出行措施遵從私隱要求長青網文章

2019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網管理員 on 2019年08月19日 09:00
2019年08月19日 09: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近年,世界各地政府積極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出行是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運輸及房屋局和轄下各部門的同事一直努力不懈,推動智慧出行措施,在城市管理、交通及運輸管理等多個範疇應用創新科技。

為了制訂適合香港的整體策略,有序地落實各項智慧出行的措施,運輸署剛於本年7月發布了《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我希望藉着這個機會跟大家介紹這個路線圖,以及與道路運輸有關的智慧出行措施。

香港人口密集,道路空間真的十分有限。我們一直透過完善運輸網絡,配合公共交通為優先的運輸政策,以應付每天龐大的出行需求。現時香港公共運輸系統的每日平均載客量超過1,200萬人次,約佔全港總出行人次的九成。面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正如我過去在多個場合跟大家分享,我們已經不能繼續依賴興建道路來滿足交通需求。隨着物聯網、感應偵測、人工智能、自動控制、大數據等技術日趨成熟,我們需更有系統地善用創新科技來協助解決交通運輸難題和改善現有服務。

路線圖內整合了香港智慧出行的五個主要目標,簡稱“SIGMA”。“SIGMA”在數學上是總和的縮寫,我們希望透過“SIGMA”願景令大家更容易理解推展智慧出行的基本理念和目標。

SIGMA

安全(Safe):降低交通傷亡的風險。

資訊(Informative):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資訊。

綠色(Green):促進使用環保的交通運輸方式。

快捷(Mobile):提供高效的客貨運輸,滿足乘客及營運商的需求。

方便(Accessible):提供便捷及可靠的交通運輸服務。

路線圖檢視和涵蓋了部分《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措施及技術發展,勾劃出未來五年從「智能運輸基礎建設」、「數據共享和分析」及「智慧出行應用和服務」這三大智慧出行策略的各項具體行動,我在此略作介紹。

I. 智能運輸基礎建設

智能運輸基礎建設是智慧出行的驅動齒輪,讓政府收集和偵測更多實時交通數據,透過分析和處理,再向道路使用者發放合適的交通資訊及安全警示,以便使用者因應所需作出選擇。運輸署正在推展的部分工作包括:

- 於2019年開展智能交通燈系統先導計劃,自動偵測實時人流和車流,減省路口等候時間;

- 在車輛安裝車內感應器,讓駕駛者在使用收費隧道和道路時無需在收費亭停車也可繳交相關費用;

- 於2020年試驗在車輛上應用地理圍欄,以追踪車輛的位置來檢測該道路的當前速度限制,若車速超過限制,則自動降低車輛的速度,有助專營巴士應用該科技,提升營運安全;及

- 檢視自動駕駛車輛和車聯網等相關車輛技術,並研究在香港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車輛試驗。

II. 數據共享和分析

隨着各種智能運輸基礎建設逐步完成,大量數據將會隨之湧現。因此,交通數據的收集、儲存、分析和發布對於協助我們規劃、管理和營運交通運輸系統定必更為重要。我們已經支持和鼓勵共享各項交通數據,措施有:

- 持續豐富運輸署的一站式「香港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搜尋不同出行方式的路線、行程時間、費用詳情,以及空置泊車位等資訊;並將於2021年年初或之前把步行路線搜尋功能擴展至全港各區;

- 積極鼓勵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開放實時到站數據;為全港約 3,300部專線小巴出資研發資料收集系統及流動應用程式以提供專線小巴路線實時到站資訊,預計系統可於2022年年初正式啟用;及

- 開發大數據平台,以便能夠連接、聯繫、組合和分析不同來源的交通數據。

III. 智慧出行應用和服務

我們亦計劃將智慧運輸基礎建設及新收集到的數據應用到個別的交通管理和政策中,部分方案包括:

- 於2020年上半年起分批安裝接受多種繳費方式,包括支援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付泊車費的新一代咪錶,並提供實時路旁泊車位的空置資訊;

- 就引入智能泊車系統作詳細研究,以增加泊車位供應;及

- 建設智能公共運輸交匯處,在交匯處提供預計到站時間、即時交通新聞、無線上網服務及手機充電站等設施。

我們有信心,落實智慧出行,使大家日常生活更方便、舒適。例如上班、上學時可更易掌握公共交通工具的實時到站時間,不用「痴痴地」等;駕駛一族透過政府的大數據分析及道路資訊發放,可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和找尋泊車位,更可透過應用程式繳付咪錶費;「老友記」及傷健人士過馬路時,可享有較長的綠燈時間等。

在為大家提供各種便利及資訊的同時,我們定必緊記保障道路使用者的私隱,遵從私隱條例下的準則及要求,絶不鬆懈。我們亦會就個別智慧出行措施諮詢公眾時,說明如何保障道路使用者的私隱,各位大可安心。事實上,我們已因應不同的科技應用採取多項保護個人資料措施,例如用作監察實時交通情況的設備並不會進行錄影,而所拍攝的影像均為低解像度影像,有關設備亦會避免安裝在太接近民居或其他社區設施的地點;車內感應器不會儲存任何車主資料,而儲存的「車輛識別號碼」會經過適當處理,以加強對資料的保護。此外,新一代咪錶配備的車輛感應器只能偵測停車位是否被佔用,不能辨別個別車輛,亦不會記錄車輛的資料。

我希望大家支持落實SIGMA。我們亦會根據最新的科技發展和香港不斷變化的環境而適時更新路線圖,讓大家享受更安全、環保、方便和高效的交通及運輸服務,期望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817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資料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鄭開敏
2019年08月20日 12:01
ok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19年08月20日 09:51
like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YY2011
2019年08月20日 06:57
Thanks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ggk
2019年08月20日 02:2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miss.to
2019年08月19日 19:49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e4405
2019年08月19日 17:2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ngyukmui
2019年08月19日 16:33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angelc
2019年08月19日 15:34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d1949
2019年08月19日 15:07
ok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c
2019年08月19日 14:5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鄭開敏
2019年08月19日 14:30
ok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e4403
2019年08月19日 10:2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Marvin
2019年08月19日 09:53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