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提出擴大及修訂《商品說明條例》等以加強保障消費權益,其中針對預繳式消費,禁止任何人接受付款時有意圖不提供合約訂明的產品或服務,若按是次美麗瑜伽的事主指上周仍有職員強調中心不會倒閉,繼續游說她們預繳入會,但最終根本無意提供相關服務,日後這行徑便可視作刑事罪行。
可罰50萬囚5年 倡長期服務設冷靜期
以往受屈消費者若認為公司有違反合約的情况,可提出民事訴訟追討賠償,或透過《盜竊罪條例》的 「串謀詐騙」追究相關公司責任,但後者的舉證門檻較高。
政府早前提出諮詢文件,建議擴大及修訂《商品說明條例》,禁止高壓、利誘、誤導性遺漏,以及接受款項時並無意圖或能力提供合約訂定的貨品或服務;條例涵蓋範圍將擴闊至服務銷售,違法可判罰50萬元及監禁5年。
政府又建議,就旅遊會籍銷售、長期度假產品,以及上門銷售時訂立的交易,實施7天冷靜期,消費者若最終不使用有關服務,可於30日內獲退款。相關建議正諮詢公眾,10月底結束,最快下個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回應 (0)
2024年11月24日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