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首隻零售人民幣債券基金面世,挾着人民幣升值概念,似乎為本港零息存款提供出路。可是,由於「小QFII」(境外人民幣透過在港中資證券及基金公司投資於內地市場)尚未開通,海通資產管理旗下基金推出初期,僅能投資回報率偏低、流通性也極低的本港債券市場,惟初次認購費已最高達3%。有證券界人士坦言,散戶直接投資人民幣債券或較「划算」,起碼回報率較清晰及不用蝕管理費。
根據本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尚有1年到期的人債,無論由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由於「僧多粥少」,孶息率全部不足2.2厘,長期低於票面息率。至於國內的債券,《彭博》資料顯示,即使非國債,如工商銀行(1398)發行、5年後到期的債券,孶息率亦僅得3.7厘左右(見表)。扣除上述最高3%的初次認購費,以及1%管理費等交易費用,認購上述人幣基金,首年隨時變負回報。
明起公開認購 入場費1萬
這隻募集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環球人民幣收益基金」,入場費1萬元,並由明天(11日)起至本月30日公開認購。該基金每半年派息1次,但最低派息額及次數不獲保證,同時亦不保本(見表)。對於基金的潛在回報率如何,海通香港行政總裁林涌昨在產品發布會上,未肯正面回應。
海通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李柏宏承認,本港人民幣產品收益率,相較其他投資工具,並非很「實事求是」,但隨着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他相信收益率有上調的空間。
林涌表明,該基金已預留空間,待日後內地監管機構「開綠燈」後,把資金引進國內投資,並暗示已遞交「小QFII」的申請,有信心成為首批獲批「小QFII」額度的券商,而且「額度批多少,用多少」。但李柏宏也指出,截至6月底,境內債券總額18萬億元,平均收益率僅3.4厘左右。
人民幣匯價再創新高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坦言,將陸續有人債出爐,包括國開行、亞洲開發銀行等,他認為散戶直接認購人債,或較人債基金「實際」,因為基金投資目標並不清晰,散戶將會很被動,相反人債收益率清晰,又不用管理費,較為「穩陣」。
由於海通發行的基金,並非結構投資產品,故銷售時投資者不會有「冷靜期」。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在同一場合表示,假如海通日後取得「小QFII」額度,並將基金手持的資產轉為內地資產,有關基金毋須再經由證監會審批,但發行人必須預留最少1個月時間,知會市場有關轉換投資項目的詳情,以及箇中涉及的風險。
人民幣現價昨再創匯改新高。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出創新高的中間價6.7685後,人民幣匯價持續上升,最高見6.7644,收市報6.7671(圖),較上日高出0.0045元人民幣。
(明報記者羅羽庭、姜靜嫻報道)
2024年11月21日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