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微軟圖賣IE用戶資料牟利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03日 05:35
2010年08月03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私隱問題最近在香港和外國都鬧得熱烘烘。繼踢爆多個美國大網站在用戶電腦內安裝間諜程式後,《華爾街日報》報道,原來微軟內部早前曾就旗下全球最多人使用的Internet Explorer(IE),應否「預設啟動」對用戶有利的保障私隱功能,展開激辯,最後公司高層決定將IE的保障功能設為最低,以利公司將用戶的上網習慣資料,賣給其他公司牟利。

開發員提高私隱設定捱轟

報道稱,2008年初,IE 8的開發人員提出,將瀏覽器設定成會自動避開「追蹤用戶私隱」的工具,除非用戶自己主動去改變設定,允許暴露更多隱私。但微軟高級副總裁麥克安德魯斯(Brian McAndrews)得知後非常憤怒,他在IE 8的討論會上,指開發團隊的方案,將嚴重擾亂微軟和其他一些公司的網絡廣告銷售,對開發團隊「一意孤行」感到驚訝。微軟為提高廣告利潤,2007年花了60億美元收購了網絡廣告公司aQuantive,而麥克安德魯斯正是aQuantive的前總裁。

用戶須自行啟動過濾功能

開發人員最終妥協,IE 8的保障私隱水平不會預設為高,而用戶每次開啓瀏覽器,都需要自行啟動部分過濾功能,才可確保不被追蹤。微軟總顧問史密斯(Brad Smith)回應時堅稱,最終方案代表公司努力「『綜合』關於隱私的兩方面意見,既保護用戶私隱又促進廣告在內容上的關鍵作用」。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用戶私隱追蹤無處不在,美國50個最多人瀏覽網站,在一台個人電腦上平均安裝64個追蹤軟件,蒐集用戶的上網習慣。隨着網絡廣告愈益複雜,對消費者網上活動起關鍵作用的公司發現,他們掌握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握有大量這類資訊的微軟、Google、蘋果及Adobe,都在力拓網絡廣告業務。

華爾街日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7月26日 11:2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7月26日 11:25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