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亡父觸發骨灰龕設計作論文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24日 05:35
2010年07月24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4年前,觸發何周禮以骨灰龕設計作為其碩士論文,是因為當時父離世不久,他親眼看到香港殯葬服務的不周,令死者告別塵世也難得安寧和尊重。何周禮嘆港殯葬服務不周他見到屍袋包住遺體放進竹籮然後便放在路邊一旁淋雨,與街市死豬無異;殯儀館禮堂牆上白磚髒如公廁,購得靈位入土為安更非必然。何的父親1993年去世,當日其父遺體運離醫院到殮房的情景,他至今難忘﹕「由打包到轉送到殯儀館,是用那些如浸豬籠的竹籮,放入黑箱車,還要看着他被放在街邊,那時正下着大雨,淋着遺體。先人已走了,好好保護他可以嗎? 」何周禮說,幸好當年家人堅持用逾20萬元,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購下永久土葬墓地,讓父親安息,「我爸爸在黃家駒上一格,陳百強落十行」。他感嘆現時很多骨灰龕不但景觀不開揚,一些龕位位置更是高得遙不可及,後人拜祭也難摸到先人墓碑,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死亡服務怎能如此不濟。其碩士論文,以「懸崖上的死亡建築」為題,將港島東區歌連臣角墳場對開的最東一角,設計一個集火化場、土葬、依山洞和懸崖而建的骨灰龕、紀念花園和海上撒灰服務於一身的大型墓園。何周禮說,當時的概念是東方的最極處,便是西方極樂世界,整個建築設計亦融入自然及不同宗教文化信念。選址除有陸路可達,更可坐船而至,市民可透過拜祭先人親近大自然,遠離石屎森林。何周禮當年的建築設計備受讚賞,獲得港大建築系碩士論文大獎。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7月09日 15:37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7月09日 15:37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7月09日 15:14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7月09日 15:1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2月19日 13:36
多謝分享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