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長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陳冠中出席書展講座,與逾百名讀者談論他預測中國政治發展的近作《盛世》,令講座變成議論中國政治專制的論壇。陳冠中借儒家對「和」的解讀,來演繹北京領導人近年大力鼓吹的「和諧」社會,暗批內地壓制不同聲音沒有真正和諧﹕「和是要有不同聲音,才可以合起來,有不同聲音才可以『和』的。」指內地官僚體制共黨文化變差《盛世》的大橋段是中國領導人刻意營造治安失控危機,令人民從心底擁護獨裁專制統治,結果造成空前的經濟繁榮盛世,但人民內心空虛失落。陳冠中昨形容中國現代化帶來的美好轉變僅為「樣貌的改變」,但內地的官僚體制、共產黨文化等卻沒變,甚至變差了。他舉例,共產黨自1960年代推出3套史詩劇,首套《東方紅》主題是反舊社會、反封建和打倒資本主義,80年初的《中國革命之歌》沒有提及革命,只鼓吹現代化,去年的《復興之路》則說民族復興,繼承中國文化,「即是回歸舊有的東西」,3套劇的信息雖不同,但共同點仍是共產黨領導。內地對新聞自由近年收緊陳冠中不認同以新聞自由評價一個地方,但他批評內地一向對新聞自由「時鬆時緊」,近年則是明顯收緊,媒體都在政府掌握之內,給媒體的自由度「可收可放」。被問及對「和諧」的看法,神態自若的他說﹕「和諧的觀念本身沒有錯,來自儒家思想的『和』意指要有不同聲音,奏樂時有5種聲音而可以合起來,最重要和而不同,要有不同聲音才可以『和』,但現時在內地很難在大媒體討論官方話語,現時根本沒有聲音,根本『和』不到。」談到中國經濟起飛,陳冠中形容內地的發展模式與香港、台灣等亞洲地區相同,依賴廉價勞工、血汗工廠、出口貿易及外商投資,農民和工人都要被剝削,成功背後代價卻很大,今天的農民工第二代正是受害者之一。有讀者形容陳冠中的《盛世》是淨化的中國,陳冠中回應道﹕「小說就是虛構的。」但他承認小說談的是他以現時的政治體制預視中國發展的未來狀態,雖然該書在內地的下載率很高,但他從沒放眼內地市場,寫下這本書只為台灣及香港讀者能接近他的看法去看中國大陸。
回應 (0)
2024年02月16日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