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不時有生態敏感地點遭破壞,早前郊遊熱點新娘潭進行大規模挖土工程,因在私人土地上施工,政府亦束手無策。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出,全港郊野公園內的私人土地,佔全港土地面積約1%至2%,長遠會有發展壓力,建議政府研究全數收購這些土地,徹底解決具自然生態價值土地屢遭破壞問題。李少文又促請地政總署密切留意開墾土地的進展,若未經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如把土地發展作骨灰龕或興建樓宇,應盡快阻止。佔全港用地1至2%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出,郊野公園範圍內外都有不少具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但不少土地至今仍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政府沒有執法權力。他認為應盡快為這些地點製訂發展審批地區圖,然後規劃土地用途,將私人土地包括在內。他形容大浪西灣工程是深涌事件的翻版,昔日深涌亦未有規劃土地用途,發展商展開工程後,政府才急忙「補鑊」,他預期政府會為大浪西灣一帶製訂發展審批地區圖,以免鄰近另一幅私人土地亦遭收購及發展。規劃用途 管制私人地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則提議,政府可透過修改《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郊野公園範圍內及鄰近公園的土地,若進行工程面積逾特定標準,就要先就環境影響評估,證明對環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才獲准動工。
回應 (0)
2024年05月09日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