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07年通過的公屋租金「可加可減」機制今年首次啟動,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資助小組)委員會昨日通過按計算結果,全港68萬租戶今年9月加租4.68%,但房屋署建議資助小組可商討一次過紓緩措施如「免租1個月」。有學者質疑,政府多番向公屋租戶提供優惠,反之,跌出公屋網外的低收入人士卻遭大幅加租之苦,政策上不平衡。委員會下周四將開會作決定。房會下周決定是否免租據了解,有商界背景的房委會委員在會上反對提出免租1個月等紓緩措施,認為不應令可加可減機制名存實亡。平均每月多付62元過去公屋調整有一個租金與入息比例中位數10%的法定上限,其後政府在2007年設立可加可減機制,第一次調整是按2007年和2009年公屋住戶(撇除綜援戶及富戶)的入息調整,定出調整幅度。2007年的每月平均收入是13,233元,2009年是13,852元,即加幅為4.68%,新租金會維持兩年,至2012年再調整。9月起,68萬租戶每月要多付11至157元,平均多付62元。97年後首加租其實,這次加租是自1997年後的首次加租,其間房委會因應經濟環境,先後向租戶提供多次免租優惠,單是近5年共免了8個月租金,以每個月租金收入約9億元,公帑已補貼了約70億元。雖然按統計處數據公屋今年要加租,但政府在提交資助小組的文件中加了一段,向委員提到「考慮到所建議的租金調整,以及為減輕還未受惠於經濟復蘇的公屋居民的負擔……可商討是否需要有一次性紓緩措施。」其後更舉例,「若寬免一個月的租金,已大約抵消兩年為期的租金增幅。」政府消息指出,免1個月租金房委會少收9.1億元,而兩年加租可多收10億元,相抵下房委會兩年只多收9000萬元。雖然加上這條文,但政府消息人士否認是政府建議,強調只是讓委員提供多角度討論和作決定。委員會昨討論時,大部分委員均不贊同免租1個月的安排,部分委員提出更多的紓緩措施,如民主黨李華明和沙田區議員楊倩紅均提出可先凍結今次加租,有委員則建議將租金加幅減少。委員促凍租或減幅度不過,有關建議涉及法例是否容許。委員會主席張炳良表示,根據法律顧問意見,房委會必須跟從調整幅度,故不可凍租,但可提出紓緩措施。但李華明認為《房屋條例》第17條已賦權房委會作租金減免,故大可先接納加租4.68%,再減免4.68%。
回應 (0)
2024年04月07日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