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消息在跌市最厲害的時候往往是最差的,而且還似是源源不絕;消息在升市最厲害的時候往往是最好的,而且也是愈來愈好似的。小投資者依靠消息入市,哪會不吃虧呢?投資的巧妙之處在於市場是一個折現架構,消息雖然在價格中反映,但有時市場預早反映了消息,有時卻是落後於消息。好像2010年4月時盛傳人民幣升值,但港股升幅卻是有限,原來壓抑樓市措施即將出籠,於是東風壓倒西風。評估消息折現了多少的一個可行辦法是看資產價格的反應,市場明言是價格對消息的反應比消息本身更重要,這是百試不爽的道理。單一數據 實質影響輕微應付突發消息或將要公布的重要消息是一個欺人的事,很多投資者犯上的毛病就是將某些事件、某些日子賦予多於其本身應有的重要性。傳媒或投資者每每將即將公布的某些數據或消息,如就業數字、通脹資料看成有力左右大市、扭轉趨勢的事情。事實上,單一事件、單一數據的影響是極短期的,甚至沒有影響——原因之一是折現因素,當市場早已消化某消息,市場人士早已作好準備部署,消息正式發布時便失去影響力;原因之二是很多數字與消息根本就不那麼重要,只是不知就裏的傳媒及評論員不知其焉而言。最初的時候,我也會為這些關鍵日子(make or break day)而緊張,但慢慢發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有起落,一去不復返的日子是異數,某個價位可能一去不復回,但入市機會卻絕不會一去不回。實際上每天都是關鍵日子,因為每天都有機會賺大錢,也有機會輸大錢。投資者只要拋開心結,讓過去的賺蝕過去,過去的價位過去,每天都有新的機會,需要新的決定。「過去」的重要在於其教訓與經驗,而不是後悔與唏噓。投資非賭博勿孤注一擲隨着經驗的累積,近年遇到真正重要消息之前,多會作事前部署,而且多數的情况是嘗試先預期消息公布的時間,以事先作出部署。一個例子是5月10日歐盟提出萬億美元方案挽救歐洲債務危機,消息在5月7日已流傳,而且5月6日環球股市大跌(見圖),歐洲信貸差價飈升,很明顯歐盟不採取行動的話便大事不妙,所以消息一定是有的了,但是我不知市場的反應會是如何,於是我選擇了盡平淡倉,但並無大加長倉。結果5月10日環球股市大升,我失去了一個獲大利的機會,只能有小利。事實上,投資部署沒可能每次中的,投資不是賭博,不能孤注一擲,一次少賺不要緊,還有下次。投資者看重投資回報(return on capital),但記着投資回籠(return of capital)是更重要的。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每日觀點》見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main.htm
回應 (0)
2024年04月01日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