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改方案通過後,將踏入「本地立法」新戰場。政務司長唐英年日內分別約見各大政黨,就選舉方法細節向他們摸底。本報綜合各黨要求,部分細節已達共識,例如區議會界別門檻設定為10人提名,全港一個大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等;不過參選人資格及取消委任制方面仍有分歧。政府會在暑假前草擬立法,預計在秋季立法會復會時提交具體建議。
共識﹕區會功能議席 門檻10提名
本報分別向各大黨查詢,綜合各黨要求,發現就選舉細節有「四大共識,三大分歧」。前者包括把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員提名門檻維持在10人,亦同意以全港一大區作為選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選舉經費方面,大部分政黨均認為可以提升至約600萬元,當中工聯會黃國健指出,候選人要接觸320萬選民,單憑選舉印刷品絕不足夠,認為政府應該「解禁」,讓候選人可透過電子傳媒宣傳,讓政綱得以「入屋」。
分歧﹕開放參選資格 撤委任制時間
另一方面,各大黨仍有不少分歧。首先,誰人可參選這個「超級區議會功能界別」較具爭議,公民黨和民主黨均認為,參選人不應局限於現任區議員,應盡量開放予區議會有關聯人士,例如前區議員和區議會增選委員。民建聯葉國謙則擔心一旦擴闊參選資格,會意見紛紜,「例如如何界定前區議員呢?追溯到哪一屆呢?又有哪類增選委員才可獲提名?」民建黨建議,由村代表選舉的當然議員,都可以成為候選人。
另一焦點在於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泛民堅持應一次過取消2011年的委任區議員,但建制派擔心會對區議會的政治生態造成太大衝擊,建議分兩至三屆取消。公民黨和專業會議認為,下屆特首選委會的首3個界別增加300名選委,應趁現時加入新團體代表,以符合社會轉變。
學者倡泛民立法前達共識阻分裂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泛民多依靠政治明星,故盡量希望擴大參選資格,讓曾經與區議會有關係而具分量政治明星,不會因為本身並非民選區議員而失去參選資格;民建聯則擔心此舉令選舉政治化,加上希望讓黨內第二梯隊「上位」晉身立法會,故希望局限於民選區議員才可參選。宋立功又指出,泛民若要避免進一步分裂,應在本地立法階段正式展開前達成共識,免再就此問題爭拗不斷,加劇內耗。
回應 (0)
2023年12月13日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