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為何眾多政府官員重視我們,並來考察呢?我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平衡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少企業只管說項目的經濟效益怎樣高,它無疑是製造了很多收入,但如果它完全不顧社會效益,那不一定能夠受政府重視,對企業日後長遠的品牌發展未必有利。平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我們打造項目時的最重要考慮。
保留原址風貌 創就業
社會效益主要有幾點,第一我們保留了上海老廠房的歷史風貌。這個區域原來是應該拆掉變成高樓大廈的,但是政府覺得開始要做保育工作,希望把這個地方作為風貌保留區。意思是開發商不能把所有廠房拆掉蓋高樓,它要保留廠房的原貌。也因此很多開發商都沒有興趣,那才給我們造就了機會。
第二這個物業屬於國營企業。國營企業沒興趣把它轉售給發展商,因為賣掉以後,收益不會流到它的口袋,那是屬於國資委的。它自己一分錢沒收到,同時還要處理下崗工人。現在跟我們合作20年,它每年會有固定收益,那樣便能養活下崗工人。而且因為這塊地沒有賣出去,它仍屬於企業的資產,甚至經我們改造以後,物業還升值了。所以這做法可說是達到三贏。政府贏了,它保留了歷史風貌;國營企業贏了,它的物業增值了;我們作為經營者也贏了,因為我們也得到回報。
第三,我們為上海創意產業提供了一個孵化平台,推動了創意產業。
政府國企經營者三方得益
第四是所有政府都很重視的,相信香港政府也一樣,就是就業機會。我們這塊他們叫2030,即20歲到30歲。我們為1000多個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另外也有100個物業管理的職位,是給4050的市民。副市長胡延照來看了以後,就算了一算,這樣一個20,000平方米的園區,可以創造1000個職位;因此他想到要打造50個,那就是10萬人的就業機會,很不錯吧。所以後來陸續出現了很多這類園區。
經濟效益方面我們也要做到多贏。國內是這樣子的,每一個區都很重視稅收,大家都在競爭。這個廠房本來為盧灣區沒有帶來太多稅收,但我們這樣落戶以後每年稅收都增長超過35%。
從我們企業方面看,我們投資了7000萬元,大概5年就全部收回,我們還有15年的經營權,那些都是淨利潤,那樣我對股東也有交代。這就是「8號橋」的案例。
港有創意企業 未發展創意社區
我最近也了解一下香港的創意產業,去年也去台灣考察過。台灣跟香港事實上都有很多創意企業,質量和水平相信還比上海高,但是它們都沒有創意產業園區,那就沒有一個聚集的平台。台灣最近開始發展了兩個創意園區,香港則還未起步,比較可惜,雖然香港也有幾個項目,但都體量很小,也許「8號橋」的模式可給香港作為參考。
回應 (0)
2023年11月29日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