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師奶「縫補補」 廢物變潮袋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6月28日 05:35
2010年06月28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只要肯花心思,廢物可變新潮玩兒。當年以半生青春車縫出香港製衣業黃金歲月的青春少艾,因工廠北移而失業,但她們不甘淪為百無聊賴的師奶,最近組成「家縫」小組,從街坊手上收集舊布料及廢物,以一雙巧手改造成公仔、銀包、圍裙等,除為環保出力,更開拓出財路,雖收入不太穩定,但可掙到自信。 車衣女工締造了70年代香港的經濟神話,亦是當年不少少女投身的工作。曾為製衣廠獻上花樣年華的群姐,自少女年代已學習車衣縫製等技術,之後投身製衣廠,一心以為可依賴一台衣車餬口,自力更生。無奈本港製衣業至80年代後期開始式微,工廠北移潮導致大批車衣女工失去飯碗。 根據製造業統計,業內工作人口由1986年的94萬,跌至1996年的57萬,即10年間共淘汰了37萬人。當中不少是被迫「手停口停」的車衣女工,好像現時年逾50歲的群姐便被迫轉行,曾當其他雜工,其餘則或如阿Mon般嫁人後當全職主婦。 製成品獲讚賞 開心滿足 由青春少艾變成中年師奶,群姐和阿Mon閒時仍會像其他師奶般搓搓麻將,又或外出旅遊。但她們沒有把少女時代的手藝忘掉,二人不約而同在家中保留一台陪伴她們近40年的「私伙」衣車。「自覺無所事事時,最喜歡的興趣仍是為家人改衣服、自製牀單被袋等,每製成一件作品,亦充滿成就感。」阿Mon說。目前已經「仔大女大」的她又說:「無工作也沒辦法,我們什麼也不識,只懂車東西,閒時會找些東西試試自己做,車成後獲得讚賞便好開心好滿足,覺得自己還有用。」 舊區拾棄布 環保減成本 約2年多前,幾個志同道合的師奶透過志願組織「家縫」聚集起來製作小手工。群姐說,她們先從親友街坊手上收集舊衣物,後來靈機一觸,主動到深水埗舊區收集店舖打算遺棄的舊帆布、布碎、牀單窗簾等,再憑「織女」的巧手,將一幅幅平凡布料化「腐朽為神奇」。群姐指這樣既可減少製作成本,亦符合環保原則。 收入不穩 掙自信友誼 小組曾把她們縫製的衣物透過志願組織捐至地區,也曾嘗試把自製精品放在跳蚤市場出售,反應不俗,最近更獲一些設計師賞識,給予她們製作機會,成功把興趣當成兼職,掙取不穩定的收入,試過一個月賺到數千元,但有時一個月也找不到生意。群姐坦言,雖然憑車衣所掙的錢不多,但最重要是有機會發揮所長,她說﹕「既然大家有這些才能,不應該就此埋沒,現在生活精彩得多,又認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百無聊賴。」 明報記者 曾愛盈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1月07日 11:3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1月07日 11:3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2年05月21日 11:48
THANKS-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