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記一件事、一個人,其中一個困難是要交代種種背景細節,處境描寫太細,顯得瑣碎;描寫不足,又無法交代;最糟糕是只顧把事情寫出來,忘記要打動讀者。 《中秋聚會的憶念》作者一邊玩手機,一邊描寫四周環境:公園環境、親戚話題、表弟在玩……百無聊賴地,似是事事都不關心,卻是樣樣都看在眼裏。 忽然手機「嗶」一聲——終於正眼看見小表弟。 所有環境情節交代清楚,掌握到撮寫和詳寫,並以手機無電帶出作者頓然開竅,想法和行為都改變了,文章成功牽引讀者的情緒。如果把首段「一圈光環」的描寫放在這裏,劇劇效果會更強烈,忽然,小豆丁變了天使。 最後一段夾敍夾抒,真實而夢幻,也把讀者領到更闊的思想空間。 《有朋自遠方來》也有:突然「啪」的一聲。 不過這一聲略嫌「啪」得太早,開首的興奮,機場等候……令主角出場很有光彩,然而到了籃球賽,彷彿泄了氣,感情太早澎澎聲,無法再大聲了,真正相處、表現默契的時候,反而平淡下來。 幸好感情還是真摰的,但這也是為什麼最後一段的拋書包,分外突兀,連帶起初的感動都沒有了──說這麼多,只為解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文評人 陳曉蕾,資深記者,曾獲人權新聞獎大獎及亞洲出版協會 「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出版書籍包括《夠照》、《香港第一》、《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等。
回應 (0)
2024年02月25日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