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天匯事件續有新進展,繼地政總署多番去信發展商—— 恒基地產(0012)查詢交易細節後,本周二,天匯大批延期單位紛紛「撻訂」,終惹來政府「升級」跟進。政府昨發出新聞稿表明,相關監管及執法部門正研究及跟進個案。而據本報了解,介入的部門包括證監會及警察商業罪案調查科,但現階段有關機構未正式展開調查。
恒地發言人表示,歡迎政府跟進事件,恒地樂意提供資料。她認為,政府跟進對恒地是好事,可證明恒地絕對不是某傳媒所述,天匯買家代表與恒地屬於「伙伴關係」,最終可以澄清,令事件水落石出。
政府:若有欺騙成分 完全不可接受
恒基於本周二公布,天匯首批延期交易單位中有八成撻訂。政府當晚回應稱,「政府會了解有關情况,以考慮下一步行動。」事隔兩日,政府行動似已升級,發稿稱「政府相關監管及執法部門現正研究及跟進該個案」,又指「政府堅信私人住宅的買賣一定要公平透明,絕不容許任何製造虛假交易、發放混亂的樓宇銷情資訊以及提供不詳盡的物業資料等行為。樓宇銷售若存在『造假』或欺騙成分,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政府的口吻顯得較前強硬。
商罪科初步翻查資料
據本報了解,現時政府將個案交予執法部門,是要在相關的法例上,研究天匯案有否出現違法的地方,而商罪科正了解「天匯」事件中有否涉及違規行為,有消息人士稱:「CCB( 商罪科)探員現在已翻關天匯的資料,研究有沒有地方可以跟進,現只屬初步階段,未能談得上是調查。」證監會及警方發言人均表示不評論事件。
另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在跟進天匯的個案,一直堅守一個原則,是「交易要真實、資訊要透明」,而天匯出現大部分單位均不能完成成交,帶出的信息很差,政府必會跟進。
至於有關部門可循哪些方向跟進事件?立法會議員兼律師涂謹申表示,假如股民受到物業天價出售消息,而入市買入集團的股票,如果有關售價是不真確,可能會構成造市。另外,有關單位的售價是否真確?是否涉及做假帳?也是值得跟進。
恒地不擔心報道影響銷情
恒基地產副主席李家傑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不擔心未來會出現更多類似「天匯事件」。而恒基地產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在另一場合也表示,不擔心近日天匯的負面報道,對旗下其他樓盤的銷情構成影響。他指不少關於天匯的報道,部分內容並不準確。恒地表示,就《壹週刊》1058期指稱有天匯買家代表與恒地屬「伙伴關係」,與事實完全不符,恒地已發出律師信予該周刊,保留追究權利。
恒基旗下的天匯,延遲交易的24個單位中,只有4伙成交,20個單位撻訂。恒基沒收1.33億元訂金,而恒地不保留追差價之權利,預計會錄得7.34億元的虧損。
(明報記者陳健佳、周偉強報道)
回應 (0)
2024年06月09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