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持續頭痛絕不能小覷,可能是鼻咽癌的警號。70歲的陳女士一向不煙不酒,生活健康,只是較喜歡吃鹹魚,但平均每月只吃1至2餐,從不覺身體有毛病,但去年卻突感頭痛難奈,吃止痛藥也無用,檢驗之下赫然發現深入鼻咽之處有一直徑5厘米、如乒乓球大小的腫瘤,屬第四期鼻咽癌。陳女士形容,以往頭痛只要睡一覺便好轉,但去年4月經歷的那股頭痛,是愈睡覺頭愈痛,雖然她曾就此向多名醫生求診,但初步檢查卻找不出究竟,試盡坊間止痛藥亦未能紓緩頭痛,其後接受詳細檢查才照出長有鼻咽腫瘤,逼近視覺神經及腦部。化療加標靶藥 癌指數跌至零由於初期鼻咽癌可以毫無病徵,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坦言,多達七成患者與陳女士一樣,確診時已屬後期,不但腫瘤大,癌細胞甚至已擴散至頸淋巴結。但治療陳女士困難之處,是她年紀較大,未必能承受化療和電療副作用,加上她十多年前右眼視網膜已脫落,僅餘左眼視力,因腫瘤較大,電療或會令其左眼視神經也受損,從此失明。因此,醫生決定在去年6至8月為她進行3周期的誘導化療,並配合抑制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務求將腫瘤盡量縮小,以縮窄電療的靶區。陳女士的腫瘤體積在7月底第二周期療程完畢時,已縮細了一半,其後她續接受化療及標靶藥結合治療,至今年1月,其癌細胞指數更由治療前的3000多跌至0,磁力共振掃描更發現該個「乒乓球」鼻咽腫瘤已「消失」,更成功保住左眼視力。每年約920新症張文龍醫生坦言,陳女士並沒有癌症家族史,亦難斷定她患鼻咽癌與食鹹魚是否有關係,但他提醒市民,被稱為「廣東瘤」的鼻咽癌,近年本港每年約有920多宗新症,屬本港第7號癌症殺手,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他提醒市民,一旦無故有耳鳴、中耳積液或頸淋巴無故脹大,甚至不尋常頭痛,應及早求診。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回應 (0)
2024年05月19日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