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高考結束,由於今年高考正逢工作日,北京市教育部門之前特別發出《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呼籲市民在高考當日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緩解交通壓力,為高考生「讓路」。在內地,高考考的彷彿不只是考生,儼然考的是全民,「高考駕到,全民讓道」已成慣例。在各地,交警大開綠燈,甚至值勤的警車,也成為「高考直通車」;的士為考生免費服務。在高考前夕,一些地方關網吧、封地盤、趕走不潔小食檔,為的都是給考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應考氛圍」。
關網吧封地盤 警車接送
考生的家庭,則全體總動員,長輩鞍前馬後,惟恐照顧不周;有的家庭不吝金錢,在考前數日讓應試的子女入住高級酒店。高考當日,除了那些在考場中埋頭答卷的考生之外,最緊張的就是在場外苦苦守候的父母了,絲毫動靜都牽動他們的神經。
由於內地的計劃生育政策,令獨生子女成為普遍現象,這些獨生子女生活在「非常6+1」(中央電視台一收視率極高的節目)的狀態,意即一家人中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人都要以1個獨生子女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獨生子女任性、自私的性格。今年高考的考生多數來自「6+1」家庭,他們被社會和家長捧在手裏,倍受呵護,儼然「襁褓嬰兒」。
增加歷練機會 方能成才
回看中國古時,眾多學子無不身背行囊,自備乾糧,行程千萬里赴京趕考,何有的士相送?再看近代,當年投考黃埔軍校的熱血青年哪有警車開道,呼嘯而至考場者?但正是這批人才幹超卓,人才濟濟,許多人成為真正的社會棟樑。近代啟蒙思想家梁任公有言,「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的成長關乎未來,不可等閒視之。
多項調查表明,內地城市青少年目前在自主性、合作精神、創造力和吃苦耐勞等方面的評級都差強人意。專家認為,家庭和社會應該為考生提供一些歷練的機會,少一些溺愛,方能培養出有獨立性、創造力的人才,如果一切都為他們安排妥當,他們只會樂得享受了。今年北京市高考錄取率達到創紀錄的84.6%,這意味着過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已經結束,實在沒有必要製造如此緊張的高考氣氛。高考固然值得重視,但凡事有度,否則過猶不及。
鍾鳴九
回應 (0)
2023年11月20日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