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曾研究禁區規劃的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數據顯示6萬多公頃的深圳河流域範圍,1988年至2008年間出現重大變化,兩岸農地由1萬多公頃減至2920公頃,跌幅為75.5%;城市化的石屎地則由2200多公頃增至1.4萬多公頃,升幅為5倍,令河道污染難以負荷。
石屎地增農地減 河流難負荷
深圳河灣流域是一個跨越深港邊界的流域,東起深圳境內的梧桐山,西至珠江東岸,北邊則抵達本港境內的大帽山。協助邊境禁區規劃研究的環諮會環評小組前主席、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本港有大幅北區土地被列為禁區,故開發的範圍很少,「除新市鎮,只有零散的貨櫃場等」。但相反,一河之隔的深圳,則沿流域作大量建屋、填海和新發展,造成兩個不同發展畫面。
吳祖南指出,變化主要由於深圳沿海發展急劇增加,連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保護區亦大幅減少,但過度開發會令不透水的面積增加,影響生態和樹木生長。
他稱,雖然本港規劃署已將大量邊境土地劃為保育帶,但部分土地已被發展商和私人業權人買下,擔心日後會逐步獲批發展,或變作非法貨櫃場。他重申,米埔至文錦渡地區,全屬高生態濕地和樹林;蓮麻坑亦有不少紅樹林,根本不適宜作任何開發。
他坦言,若要平衡地主利益,政府可與他們制訂管理協議,或考慮在文錦渡至羅湖一帶作散件式發展,「如建商場,但人的活動只限在商場內,這樣對周邊影響亦較輕微」。
石屎地增農地減 河流難負荷
深圳河灣流域是一個跨越深港邊界的流域,東起深圳境內的梧桐山,西至珠江東岸,北邊則抵達本港境內的大帽山。協助邊境禁區規劃研究的環諮會環評小組前主席、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本港有大幅北區土地被列為禁區,故開發的範圍很少,「除新市鎮,只有零散的貨櫃場等」。但相反,一河之隔的深圳,則沿流域作大量建屋、填海和新發展,造成兩個不同發展畫面。
吳祖南指出,變化主要由於深圳沿海發展急劇增加,連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保護區亦大幅減少,但過度開發會令不透水的面積增加,影響生態和樹木生長。
他稱,雖然本港規劃署已將大量邊境土地劃為保育帶,但部分土地已被發展商和私人業權人買下,擔心日後會逐步獲批發展,或變作非法貨櫃場。他重申,米埔至文錦渡地區,全屬高生態濕地和樹林;蓮麻坑亦有不少紅樹林,根本不適宜作任何開發。
他坦言,若要平衡地主利益,政府可與他們制訂管理協議,或考慮在文錦渡至羅湖一帶作散件式發展,「如建商場,但人的活動只限在商場內,這樣對周邊影響亦較輕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