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多間私家醫院以「慈善團體」為名每年狂賺數億元但毋須交稅。立法會議員踢爆部分私院為瓜分不能向股東派發的巨額盈利,變相向僱員大派花紅自製成本上漲泡沫,或向與股東有關連的公司購買藥物和醫療器材,變相將盈利吞下自肥。政府表示要向稅局了解現時私院免交稅運作,但未得醫院同意不能公開其帳目。
「慈善團體」毋須交稅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政府醫保計劃及未來私營醫療市場發展,多名議員關注政府只管新批4幅私院用地條款,但現在12間私院規管卻極鬆,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揭露,目前有10間私院是以慈善團體為名毋須交稅,有醫院將賺來的大筆盈利以分花紅形式與員工瓜分,翌年卻說員工開支增多要加價,加價後賺得更大利潤又再分紅,循環製造醫療通脹。
本身是私家醫生的委員會主席梁家騮更踢爆,據他聽聞的未經證實資料,有私院限於「慈善團體」為名不能向股東派息,但卻會向股東的相關連公司購買支援服務,如藥物、醫療儀器等等,從而出現利益衝突,「將盈利向相關連人士購買服務,這是個漏洞!」
政府﹕未得私院同意 不能公開帳目
委員會早前要求政府提供私家醫院過去5至10年的財政資料以監察私家醫院收費,但梁家騮說,剛收到政府回覆,表示私院要向衛生署提交經審計的財政報告,但在未得私院同意下,不能公開機密財政報告。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袁銘輝則說,會向稅務局了解在非牟利免稅條款下,稅局怎處理此等問題。但他指未來新招標的4幅私院用地,政府不會有資助,他們有盈利便要交利得稅。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很多聲稱慈善團體,「周街」籌款但其行政人員薪酬卻極高,每年僅做一兩次服務,有慈體團體甚至借錢給他人其後說追不到數,這全是走法律罅,質疑政府不處理。
根據稅局可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名單,全港12間私院中,除了養和醫院和沙田仁安醫院,其餘10間均屬有登記,即有盈利亦毋須繳稅。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聖德肋撒醫院和浸會醫院2010年分別錄得4.4億元和2.8億元盈利;前者和聖保祿醫院09年分別錄得4.5億元和8900萬元盈利。
「慈善團體」毋須交稅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政府醫保計劃及未來私營醫療市場發展,多名議員關注政府只管新批4幅私院用地條款,但現在12間私院規管卻極鬆,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揭露,目前有10間私院是以慈善團體為名毋須交稅,有醫院將賺來的大筆盈利以分花紅形式與員工瓜分,翌年卻說員工開支增多要加價,加價後賺得更大利潤又再分紅,循環製造醫療通脹。
本身是私家醫生的委員會主席梁家騮更踢爆,據他聽聞的未經證實資料,有私院限於「慈善團體」為名不能向股東派息,但卻會向股東的相關連公司購買支援服務,如藥物、醫療儀器等等,從而出現利益衝突,「將盈利向相關連人士購買服務,這是個漏洞!」
政府﹕未得私院同意 不能公開帳目
委員會早前要求政府提供私家醫院過去5至10年的財政資料以監察私家醫院收費,但梁家騮說,剛收到政府回覆,表示私院要向衛生署提交經審計的財政報告,但在未得私院同意下,不能公開機密財政報告。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袁銘輝則說,會向稅務局了解在非牟利免稅條款下,稅局怎處理此等問題。但他指未來新招標的4幅私院用地,政府不會有資助,他們有盈利便要交利得稅。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很多聲稱慈善團體,「周街」籌款但其行政人員薪酬卻極高,每年僅做一兩次服務,有慈體團體甚至借錢給他人其後說追不到數,這全是走法律罅,質疑政府不處理。
根據稅局可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名單,全港12間私院中,除了養和醫院和沙田仁安醫院,其餘10間均屬有登記,即有盈利亦毋須繳稅。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聖德肋撒醫院和浸會醫院2010年分別錄得4.4億元和2.8億元盈利;前者和聖保祿醫院09年分別錄得4.5億元和8900萬元盈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