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安老學者指出,中產長者數目持續上升,而香港鮮有為中產而設、結合安老服務的房屋種類,認同長者屋理念可協助這群年長的「夾心階層」安享晚年。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指出,按2006年一項統計,約100萬名50歲至60歲人士中,中產約佔一成,即約10萬人,當他們步入老年,這階層或會對新長者屋計劃感興趣。這群中產長者多為退休專業或半專業人士,如社工、教師、護士等,估計他們的不動產和積蓄達400萬至500萬元。
內地已發展會籍制長者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樓瑋群亦認為,香港現有公營、資助、私營房屋,偏偏欠缺與服務融合的房屋。加拿大、美國等地的長者屋早已發展成熟;在內地,甚至有機構發展長者屋會籍制,「長者加入會籍,包租屋和安老服務費用,可在全國自由租住長者屋,在上海住一年後,又可轉到黃山」。 她認為香港房屋亦應多元化發展。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指出,按2006年一項統計,約100萬名50歲至60歲人士中,中產約佔一成,即約10萬人,當他們步入老年,這階層或會對新長者屋計劃感興趣。這群中產長者多為退休專業或半專業人士,如社工、教師、護士等,估計他們的不動產和積蓄達400萬至500萬元。
內地已發展會籍制長者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樓瑋群亦認為,香港現有公營、資助、私營房屋,偏偏欠缺與服務融合的房屋。加拿大、美國等地的長者屋早已發展成熟;在內地,甚至有機構發展長者屋會籍制,「長者加入會籍,包租屋和安老服務費用,可在全國自由租住長者屋,在上海住一年後,又可轉到黃山」。 她認為香港房屋亦應多元化發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