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我認為港股仍具有穩中求勝的條件,雖然已累積升了不少,但估值仍然偏低,企業盈利前景也不是那麼差,因此仍不是全面收割離場的時間,宜以間中策略性部分減持,待股價調整過後便應買回。慧雅感覺到,今年港股的高位應仍未出現,假如香港今回夠運的話,最好的日子可能還未來臨。
當然,歐美日的經濟、政治問題,是可大可小的,我們暫時仍沒看到很可靠的解決曙光。這相信會一直是環球金融市場的「一條刺」。慧雅預期有關問題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久不久就可能會為市場帶來震盪。不過事實也是,這條刺已存在了好一段時間。事實上以時間而言,歐債問題困擾金融市場的時間也可能是近年的一項紀錄,若非有這個問題,港股去年相信也不會出現如此大的拋售。
小撮資金已令大市泛巨浪
近日慧雅與一名美國朋友談起時,友人提到在近數年,一般美國人的最佳投資,是美國國庫券,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是,究竟在未來幾年,最佳的投資是否還是美國國債?一旦資金從美國國庫券或貨幣基金流出,這對股市又會帶來什麼影響?毋疑,惰性的影響力不容低估。日本人已經有30年時間把財富放在銀行或郵政儲蓄,「但求保本」的心態可以持續很久亦說不定。不過,慧雅始終相信會有一些資金會追求增長,相對環球投資資金的規模而言,只要很小比例的資金願意東來,已可構成一定影響力。另一方面,相信亦有一定資金現時正在懊惱,究竟是否應追回一點貨。這些因素應可對港股在調整時帶來支持。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當然,歐美日的經濟、政治問題,是可大可小的,我們暫時仍沒看到很可靠的解決曙光。這相信會一直是環球金融市場的「一條刺」。慧雅預期有關問題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久不久就可能會為市場帶來震盪。不過事實也是,這條刺已存在了好一段時間。事實上以時間而言,歐債問題困擾金融市場的時間也可能是近年的一項紀錄,若非有這個問題,港股去年相信也不會出現如此大的拋售。
小撮資金已令大市泛巨浪
近日慧雅與一名美國朋友談起時,友人提到在近數年,一般美國人的最佳投資,是美國國庫券,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是,究竟在未來幾年,最佳的投資是否還是美國國債?一旦資金從美國國庫券或貨幣基金流出,這對股市又會帶來什麼影響?毋疑,惰性的影響力不容低估。日本人已經有30年時間把財富放在銀行或郵政儲蓄,「但求保本」的心態可以持續很久亦說不定。不過,慧雅始終相信會有一些資金會追求增長,相對環球投資資金的規模而言,只要很小比例的資金願意東來,已可構成一定影響力。另一方面,相信亦有一定資金現時正在懊惱,究竟是否應追回一點貨。這些因素應可對港股在調整時帶來支持。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