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睿亦嘉陳建良﹕滯脹已成 樓市表現勢勝股市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9日 06:35
2012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要預測經濟和部署投資策略,從日常生活作「微觀」分析,可能較單方面參考官方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更有效。


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旗下基金仍錄得兩成增長,現為睿亦嘉(Rega)資本管理董事總經理的陳建良,便極為擅長以微觀現象作投資分析,並新近推出著作《微觀看勢》(圖)。他指出,單從快餐店的價錢,已可知香港通脹情况遠較通脹數據嚴重,加上經濟增長收縮,滯脹(即經濟停滯,但通脹高企)局面已成,這對實物資產如樓宇價格有支持,並相信香港樓市在滯脹下表現容易跑贏股市。


快餐店加價幅度 遠高官方通脹率

陳建良表示,他在6至7年前曾在某大型快餐連鎖店的價格水牌前拍照,與現時同一餐價比較,當時的晚餐價格,現在只可以買午餐,其時食一個午餐,現時則只可支付早餐,而當時在酒樓的消費,則現時只可以在吃快餐,這些較官方公布的數據,更能反映香港的通脹情况,也反映通脹遠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嚴重,如財政預算案代付電費,以及公屋租金被凍結或被寬免,都令公布的通脹率被人為壓低。


陳指出,受到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措施,加上低息政策影響,通脹容易惡化,同一時間各國又要減債,因而減少了公共和私人投資,令經濟增長受壓,於是形成滯脹局面。


他表示,滯脹之下,有利實物資產,並不利公司營運,因租金會上升,原材料成本價會上漲,卻又未必能將有關成本升幅轉嫁消費者,令公司盈利增長追不上通脹,股市便也難有出色表現。


另一方面,滯脹有利資產價格,與出現通縮時的情况相反。「97至03年,香港處於通縮期,所以擁有資產的人面對的壓力比較大,而無產者如領綜援或退休金人士,收入不變,購買力則上升,生活壓力反而愈來愈輕鬆。但現時的情况就正好相反,由於滯脹出現,無資產者的收入升幅不及通脹,令其壓力增加,這情况相信還會持續。這情况下,現金值將會減低,令樓價容易跑贏股票市場,現時的情况和97年金融風暴後至2003年不同,當時是正利率,現時卻是零息政策,持有實物的成本下降,所以現時只有實物投資才可以跑贏通脹,不要假設樓市將會如同97年後般大跌。」


買樓選呎價低於4000 樓齡少於25年

他在新書《微觀看勢》提到,現時只要持有的物業面積不小於800方呎,呎價低於4000元,而且樓齡少於25年,就屬於安全的投資範圍,「受到通脹影響,現時的每方呎建築成本差不多也要4000元,所以如果物業的呎價本身已經低於這個數字,就難有下跌空間」。他又認為,早前政府對樓市的「落藥」時間和力度都比較準確,現時雖然成交縮減,但沒有出現大規模「蟹貨」和負資產的問題。


不過,他預測在政策干擾和歐債危機未明下,樓市仍存在濃厚的觀望氣氛,短期內樓價仍會稍為下跌,不過隨着美國經濟復蘇,香港的經濟和樓市亦會漸入佳境,「美國經濟最壞的時間應已過去,加上之前香港樓價急升,主要是受到美元貶值影響,但現時歐元已下跌,所以美元的價值不會跌得太差。在面對通脹和經濟增長,一般的政策都會傾向先刺激經濟增長,避免通縮,以後通脹升至不能接受時,才再想辦法」。


陳建良承認,香港樓價和租金高企,會形成「地產霸權」的問題,因為任何創新的理念或創意產業,只要較受歡迎就會面對加租和高昂租金影響,但香港經過多次經濟市場的升跌浪後,仍存在有生命力的企業家,對大市亦具有危機意識,市場經濟會相對穩定。


對內地樓市 態度較悲觀

雖然陳建良較為看好香港樓市,但對內地樓市的態度卻較為悲觀,並同時睇淡內房股的走勢,因為香港過去的地價一直較高,而且可建樓的土地不多,所以樓價會較高,但內地由於土地資源多,幾乎是無限供應,所以樓價下調的壓力亦會較大,現時仍未出現大跌市,主因是發展商不減價,令樓價沒有出現下跌的情况。


至於中國經濟會否出現硬着陸,他就認為除非內地政府再一次如09年的「粗獷式」印銀紙,令資源錯配,通脹急飈,否則硬着陸的機會不大。提到股票市場,他認為今年將會是「研究年」,比較適合做市場研究,因市場上存在的變數較多,加上貨幣氾濫,但市場信心仍不足,選購股票亦需要較為嚴謹,需要避免一些過分擴充的企業,他說:「以六福珠寶(0590)為例,在尖沙嘴隔一條街就有一間,甚至對街也有自己舖,猶如自己打自己,這類型公司就有過分擴充的情况。」但他亦認為大跌市不會出現,因基金並未持重倉,估計全年走勢仍會偏向淡靜。


明報記者 歐陽慧恩、陸振球

攝影 陳淑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