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昨日出爐,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6項中小企業支援措施(見表),動用約40億元公帑,助中小企應對全球經濟波動。經濟學家認政府此舉恰當,但多名商會負責人跟本報記者說,新措施像「蜻蜓點水」,特別是寬免利得稅上限只有1.2萬元,對中小企是聊勝於無。
預算案提出,優化現行按揭證券公司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將擔保計劃的信貸擔保比率,從現時的最高七成提高為八成,擔保費年費比率將由貸款利率的32%至35%,降為10%至12%,政府將總共提供1000億元的信貸保證。新措施最早將於今年4月實行,申請期將為9個月。政府舉例一家企業借100萬元、年息5厘,原計劃一年須繳1.6萬元保費,新計劃下保費可減七成,至5000元。(見表)
料12萬企業 年省利得稅11億
此外,政府將寬減2011至12年度75%的利得稅,上限1.2萬元。據了解,全港逾60萬間公司之中,只有約8萬間需要繳交利得稅,另外還有4萬間非有限公司(例如個體戶、合伙公司等)需要交稅,故政府預計有12萬名納稅人可從中受惠,涉及金額11.2億元。
同時,預算案提出寬免本年度共約19億元的商業登記費,並將進出口貨品報關費全面減半,估計從事出入口業務的企業平均每年可節省9000元。另外,政府將取消向本地公司徵收股本註冊費,鼓勵投資者在香港設立公司及擴展業務。
科大雷鼎鳴:不要過分扶持
對於預算案扶持中小企新措施,本港三大商會有褒有貶,但總體認為不夠深入。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形容預算案「到喉唔到肺」,他對政府沒有採納商會有關取消融資擔保計劃年費的意見感到失望。另外,為寬減利得稅亦不見得可為中小企減負多少。「年賺100萬的企業,按16.5%稅率計,利得稅16.5萬,減了1.2萬,即是稅率僅減了1.2個百分點。」他說這與業界提出減稅率至12%的要求相去甚遠。
工總副主席劉展灝則說,擔保計劃總算對中小企資金周轉提供保障,惟因審批權仍在銀行手上,擔心若日後壞帳率提高,銀行會收緊審批。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施榮懷認為,信貸擔保比率提高至八成對中小企有幫助,但利得稅減免方面只是聊勝於無。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則認為,中小企業今年面對的困難可能較大,尤其在中國沿海地區經營業務的香港企業面臨「轉內銷」的壓力,競爭之下「沒有什麽特別專長」,政府採取一些舒緩措施有其合理性。但長期而言,儘管商界必定有相關訴求,但他不贊成過多「扶持」中小企,因為持續性地提供優惠政策可能引起道德風險,最終亦可能影響中小企的競爭力,很不健康。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家欣、杜婧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