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換屆年 增長不一定加快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30日 06:35
2012年01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眾所周知,中國的政治是以黑箱形式運作。不過,共產黨的內部運作雖然可以隱藏,但是他們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卻隱藏不了。通常,中國共產黨領導層5年一任的周期,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之間,都有密切的關係。正如附圖顯示,每逢中國共產黨召開黨代表大會和選出新屆領導人那一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會傾向加速,之後就會減速。下一屆黨代表大會,即十八大,將於2012年秋季某個時候舉行。以過去來說,即將離任的中共領導班子都有動機,要將經濟增長保持在較高水平。但這一次,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而不再像以往那樣加快。


部分原因是,這次即將接班的領導人已經對中國的經濟政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們也有強烈的動機,要將幾年前的龐大刺激經濟計劃的後遺症和代價,在今年來個了斷。


自從鄧小平逝世,結束了一人統治的年代之後,中國領導人的接班程序已經變得相當標準化。現時的最高領導人,包括胡錦濤和溫家寶,在任期屆滿時,將必須卸任。他們不可能好像俄羅斯的普京般,透過玩弄遊戲規則,而保留職位。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將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任命接班人。這些黨的任命,將會反映在政府高層職位的陣容,例如任期由2013年初開始的總理和副總理。這波人事變動,將會好像漣漪般,由中央蔓延至地方政府機關。


08年四萬億計劃 透支大量投資

經濟表現是選擇誰人被提升的關鍵,因為它是中國官員向公眾和上級表明,他們工作表現優秀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這個交接過渡期內,所有官員都會努力做得「好好睇睇」,以謀求更佳的職位。因此,中央政府會保持宏觀政策寬鬆,以及避免大力壓抑投資活動。同時,地方當局亦會推出新的面子工程,以突出當地的成就。所以,其結果就是經濟增長高於平均水平。


如果這種模式在當前這個周期重演,那麼我們應該預期,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會比去年的9.2%加快。然而,很少觀察家確實相信,今年會出現這種情况。事實上,大多數預測都指出,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至大約8%。


顯然,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周期決定不了一切。內地目前的經濟增長軌跡的主要驅動力,是來自2008年底開始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換言之,內地的經濟增長早在十八大舉行之前的兩年,已被推至高峰(之後便逐漸回落),而不是在十八大舉行這一年。


增長高峰已過 舊模式難重演

在投資熱潮之後,這類型的經濟增長將無法在較長期內持續,因此,周期性的經濟放緩是無可避免。這就好像,在十五大舉行的1997年,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內地的經濟增長亦有所回落。


換句話說,我不認為,中國的政治官員之間的競爭,將會令今年的經濟增長和投資重新加速。這將是難以實現的。而且,以幾年前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大計造成的債務隱憂和持續通脹壓力來看,這樣做也是不明智的。


但中國的領導層換班,確實會令大多數官員有意識地防止經濟增長和投資在今年內急劇放緩。外界對中國領導層換班的常見看法是,內部政治角力,將會令領導人沒有時間和意向去作出艱難的決定,所以他們會盡量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將問題暫時隱藏。


即將卸任的胡錦濤和溫家寶政府,當然會希望高調和光榮地引退,以引證他們過去10年的政績。這是合理的分析,雖然這並不意味,在過渡期內,經濟政策將會堅持一成不變。


保增長去槓桿 新舊領導達共識

但也很有可能,一些關鍵的政治人物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中國的決策圈子內,現時都普遍認為,當年以舉債去推行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大計,規模是大得不必要,而且也引致了很多問題。這個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推行的過度刺激經濟的計劃,令到現時內地整個經濟都要進行去槓桿化,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需要進行大幅整頓。


這意味着,即將上任、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為首的領導班子,可能會確保胡錦濤和溫家寶不只是因為刺激經濟增長而體面地卸任,而是同時要為那些後遺症埋單了斷。


因此,習近平和李克強的班子,會盡量將當年刺激經濟大計的代價,在胡錦濤和溫家寶執政的最後一年(亦即今年)內,來「埋單計數」。由於即將上任的領導層有部分成員也是本屆政府的人,他們的意見已經令政策成形。


我們如何得知這一點?內地官方使用的經濟字眼,以及至今對政策的適度調整,給我們的信號是,領導層已經決定接受,內地經濟今年需要進行一些去槓桿化,經濟增長也會有些放緩。


在我們看來,若以今年是內地的「選舉年」,就打賭它將會推高內地的經濟增長,將會非常冒險。事實上,內地的經濟增長與領導人的換班周期脫鈎,很大程度上乃是一件好事。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