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撰文指出,香港某些機構十多年來的民調活動,是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企圖影響公眾言行,早已遠離了學術話題、學術研究範疇,他就此提出質疑卻被「當做干預學術自由」,他反問這是否「思想專制」?
質疑被指干預 「是否專制?」
質疑港大民調進行的港人身分認同調查,問港人視自己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等,調查並不合邏輯、不科學,結果惹起社會討論。
郝鐵川今日在本報以「近來香港社會常被混淆的幾對概念」為題撰文(全文刊A24觀點版),他指任何人在世上不可能只有一種角色,例如有些在學校任教或從事研究的人,若他們經常把自己對公共話題的觀點發表在非學術的公共媒體上,並企圖喚起公眾參與行動,那麼此時他們已不是只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只供學術界欣賞的學者;他認為,上述的人既然想影響社會,就應接受其他人的監督批評。
他稱,香港某些機構十多年來的民調活動,不難看出其議題10多年來一以貫之地向公眾進行,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企圖影響公眾言行,其話題理應屬公共話題。郝鐵川表示,「對香港某些人發表的公共話題如果加以讚揚,就不被當作『干預學術自由』,如果予以質疑,就被當做『干預學術自由』。這種輸打贏要的態度,是學術自由的態度嗎?是不是一種思想專制呢?」
學者﹕社會盼官員言論節制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中聯辦官員與市民不同,前者是政府官員、擁有權力,社會一般會希望官員的言論會較節制,以郝鐵川為例,早前他質疑港大民研後,一些愛國報章便有大量文章附和及支持,對被批評者已構成壓力。
蔡子強又稱,早前程翔撰文,提及六四事件發生後,《文匯報》社評「開天窗」,新華社香港分社官員是有份共同研究決定的。而新華社是中聯辦的前身,中聯辦官員對愛國報章的影響仍然極大,故市民對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求,是有別於其他人的。
質疑被指干預 「是否專制?」
質疑港大民調進行的港人身分認同調查,問港人視自己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等,調查並不合邏輯、不科學,結果惹起社會討論。
郝鐵川今日在本報以「近來香港社會常被混淆的幾對概念」為題撰文(全文刊A24觀點版),他指任何人在世上不可能只有一種角色,例如有些在學校任教或從事研究的人,若他們經常把自己對公共話題的觀點發表在非學術的公共媒體上,並企圖喚起公眾參與行動,那麼此時他們已不是只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只供學術界欣賞的學者;他認為,上述的人既然想影響社會,就應接受其他人的監督批評。
他稱,香港某些機構十多年來的民調活動,不難看出其議題10多年來一以貫之地向公眾進行,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企圖影響公眾言行,其話題理應屬公共話題。郝鐵川表示,「對香港某些人發表的公共話題如果加以讚揚,就不被當作『干預學術自由』,如果予以質疑,就被當做『干預學術自由』。這種輸打贏要的態度,是學術自由的態度嗎?是不是一種思想專制呢?」
學者﹕社會盼官員言論節制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中聯辦官員與市民不同,前者是政府官員、擁有權力,社會一般會希望官員的言論會較節制,以郝鐵川為例,早前他質疑港大民研後,一些愛國報章便有大量文章附和及支持,對被批評者已構成壓力。
蔡子強又稱,早前程翔撰文,提及六四事件發生後,《文匯報》社評「開天窗」,新華社香港分社官員是有份共同研究決定的。而新華社是中聯辦的前身,中聯辦官員對愛國報章的影響仍然極大,故市民對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求,是有別於其他人的。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