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去年2月以私家車增長太快造成交通擠塞為由,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15%,期望將全港行駛私家車總數維持在41.4萬部,實現「零增長」。不過加稅近一年,全新的私家車登記較去年同期仍增加8.7%,路面私家車總數升至43.3萬輛,增幅4.8%。零增長目標落空,業界和學者均指加稅無助遏抑購車需求,促研究電子道路收費或「一換一」淘汰舊車政策。
全新私家車登記升8.7%
2010/11年度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稅收為66.5億元,政府預計今年度的稅收為74.9億元。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指出,加稅後所有新登記私家車,包括全新車和二手車轉讓,如果扣除一些新登記後隨即取消登記的汽車,同期實際淨增長只有4.2%,增長已明顯減慢。
按運輸署資料月報,若撇除二手私家車轉讓,去年3至12月全新登記私家車的有30,272架,較2010年同期27,841架,上升8.7%。加稅後私家車增長曾一度稍見回落,但半年後即去年8月已重拾升勢,11月更按年升23.7%(見圖)。
當局原先預計,加稅後領牌行駛的私家車數目能維持在2010年的41.4萬,但事與願違,2011年行駛私家車總數仍增至43.3萬輛,增幅4.8%。
運房局﹕增長明顯減慢
香港汽車商會會長葛創基不諱言,汽車增長較預期快,以其公司代理的奧迪(Audi)為例,銷情於6、7月已回復增長,全年銷量較2010年增加三成,反映加稅不能完全遏抑買車需求。他指部分原因為代理早於上一年已向車廠訂立銷售目標,為了達標,部分代理減價一成促銷,未有全數轉介車稅。
他又指繁忙路段不時有空載率高的巴士佔據大段路面,反映公共交通路線缺規劃,認為應從這方面着手,並建議提供「一換一」誘因,鼓勵車主以環保車淘汰舊車。
自由黨轟加稅控增長貪方便
皇冠車行分銷部總經理程展強稱,代理的私家車銷量去年按年增加一成三,但主要受日本地震影響多於加稅,車行亦未有減價招徠,認為不少消費者始終有購車代步的需要,「有人不會理,加稅照買」。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稱,政府期望一如以往,加稅控制車增長是「死人尋舊路」,建議應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從道路使用權而非汽車擁有權着手。
自由黨劉健儀批評政府加稅控制增長是「貪方便」,「早就講行不通」,如政府一意孤行,為求加大力度而再加稅,自由黨必定會出手阻止。
明報記者 吳光熙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