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除最低工資加人工影響交津受惠人數,有關計劃改以住戶申請亦帶來大影響。從事兼職家務助理的譚女士,與丈夫及兩名子女居於天水圍,工作地點不定,不時要乘巴士、小巴及西鐵來往元朗、屯門及荃灣等地區,每次來回花費20至30元,一個月就要600元。她過去曾以個人資格申請「交通費支援計劃」,每月領取600元津貼,剛好抵消交通費。
不過,新計劃改以家庭作為申請單位,譚女士與丈夫入息共計約1.5萬元,超出4人家庭1.4萬元的入息上限,喪失申請資格。她坦言,丈夫每天要搭巴士往荃灣上班,兩子女亦要乘車往同區及屯門上學,失去津貼後,只好減少與親友聚會,「一家人一出去(市區),就要花上百元(交通費),物價貴、交通費又加價,都不知可以再怎樣省!」她希望政府放寬入息限額。
屯門七成原受助者不合格
關注公共交通事務聯席發言人陳宇翔認為,最低工資生效但政府未有調整交津申請入息上限,做法落後,認為當局應參考公屋申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社區組織協會今日往勞工處總部請願,指摘交津「五宗罪」。勞聯早前於屯門區抽樣調查,發現七成過去獲交津的市民,在新計劃下跌出受惠網。
不過,新計劃改以家庭作為申請單位,譚女士與丈夫入息共計約1.5萬元,超出4人家庭1.4萬元的入息上限,喪失申請資格。她坦言,丈夫每天要搭巴士往荃灣上班,兩子女亦要乘車往同區及屯門上學,失去津貼後,只好減少與親友聚會,「一家人一出去(市區),就要花上百元(交通費),物價貴、交通費又加價,都不知可以再怎樣省!」她希望政府放寬入息限額。
屯門七成原受助者不合格
關注公共交通事務聯席發言人陳宇翔認為,最低工資生效但政府未有調整交津申請入息上限,做法落後,認為當局應參考公屋申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社區組織協會今日往勞工處總部請願,指摘交津「五宗罪」。勞聯早前於屯門區抽樣調查,發現七成過去獲交津的市民,在新計劃下跌出受惠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