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龍年,首名「小龍女」於零時零分在浸會醫院搶閘出世,父母為內地人,全家拒絕接受訪問。至於「亞軍龍仔」則於零時20分誕生,父母均為港人,一家三口在鏡頭前開心不已。龍仔父親指愛兒從懷胎起已面對「雙非嬰」激烈競爭,從過去的產檢到牀位,到未來的奶粉到學位都要爭,「預咗要爭十幾年」,祈望港府制訂政策阻止問題惡化。
雙非「小龍女」重3.4公斤,母從內地來港生產,另有一名7歲兒子。昨晨有大批傳媒趕到浸會醫院守候,至早上9時許,該家庭臨時以「媽媽唔舒服」拒訪。記者在產房門外守候至下午2時半,曾提出只見父親,或只替女嬰拍照,但均被拒絕,而父親更繞道避開傳媒。
「亞軍龍仔」則重3.02公斤,為父母首個愛情結晶品。28歲的趙先生為小商人,他表示與27歲的太太婚後一年多才自然懷孕,並非刻意想生龍仔。他指兒子原定本月31日為預產期,但上星期已作動,妻子曾入院「等生」但不果,想不到前午4時再作動,成為初一龍B。
妻一度瞓走廊 憂雙非嬰與子爭資源
趙氏夫婦最希望兒子健康成長,名字隨長輩決定,還未選定。對於雙非嬰兒問題,趙先生坦言感受至深,「一知道有咗就約定產檢服務,次次都有陪老婆去,就算準時到,都要等兩三個鐘」。他指院內約有六成孕婦貌似內地人,行為粗魯說話大聲,令趙太變得「好」,「太多產婦,令醫護不足,我哋有納稅,但得唔到好服務」。
趙太首次作動送到聯合醫院,更曾經要「瞓走廊」,卻見到疑似內地孕婦霸佔牀位,其親友又不守規矩,「幸好這次入院時,牀位還算安排到」。他指雙非嬰令資源緊絀,「尿片、奶粉、學位等等,真係乜都要爭」。龍仔甫出世,父母已開始為撲幼稚園學位煩惱,香港孩子很可能變成「非主流一群」,趙先生預計要為兒子撲學位撲到中學,「預咗要爭十幾年」。
促政府制訂有效政策
趙氏夫婦暫未想過生第二胎,但期望政府能制訂有效政策,阻止雙非孕婦來港,並贊成不要批出居港權,「我哋有納稅,但就用唔到福利,政府照顧唔到市民需要,真係要做啲嘢」。
明報記者 林錫禮 黃熙麗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