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慳家爸爸」黃順發上月平安夜(24日)生日當天上班,卻遭垃圾車輾斃變死忌,遺下29歲新移民妻子周琼及7歲兒子家僑,成為一闕勞工悲歌。龍年來臨,陰霾仍籠罩這個喪親家庭,黃太終日躲在家中流淚,不想與人接觸;原本開心活潑的家僑,亦變得怕黑和沉默,媽媽的眼淚驅使孩子早熟。談及龍年願望,以往愛撒嬌的家僑小聲道﹕「希望媽媽別再哭。」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表示,奪命工傷令家庭失去支柱而崩潰,亟待社會各界關心支援,盼望工人得到合理待遇,僱主亦需注意工業安全,避免悲劇再生(見另稿)。
黃順發生前與妻兒居於屯門友愛邨愛廉樓,上月24日51歲生日當天,在荃灣大連排道被工友駕駛的垃圾車輾斃,遺下妻兒。「發哥」生前靠8000元月薪養家,平日十分慳儉,屋內只有基本家具。因他不愛拍照,「最近期」的全家福攝於5年前,那時家僑仍是兩歲大手抱孩子。
從此怕黑怕鬼 母躲家流淚
爸爸離世後,原本活潑開朗的家僑頓時變得怕黑,白天在房間換衣服也要開燈,晚上跟媽媽同牀才能入睡。問及害怕什麼,家僑先不作聲,然後悄悄說﹕「我怕鬼。」雖然他口硬稱「不想爸爸」,但媽媽追問﹕「你用哪裏掛念爸爸?」他才拍拍胸口說﹕「呢度(心裏)好掛住佢。」
家僑以木顏色畫畫,但畫中只有他和笑得燦爛的媽媽,原來黃太喪夫後經常在家落淚,家僑的新年願望是「希望媽媽笑口常開,不要常常哭;還有,耶穌可以令爸爸復活」,黃太聞言眼眶一紅。
常問「爸爸咁耐都唔返?」
黃太說,家僑還未明白何謂死亡,常問﹕「點解爸爸咁耐都唔返嚟嘅?佢都未教識我游水。」她表示,為省錢供兒子讀書,一家沒什麼消遣,最大家庭樂是一起去游泳,家僑則最愛與爸爸踢波。
爸爸離世後,家僑久無人陪伴玩耍,於是嚷着記者帶他踢波。抱着爸爸買的足球,在屋邨空地玩「射龍門」,這才展露久違的天真笑顏。家僑贏了數回合後歡喜地說﹕「這招無敵射球是爸爸教的!」
看到兒子重展笑顏,黃太感嘆,自丈夫離世便沒帶過家僑外出,皆因她曾遇工傷斷腳,影響行動,而且現階段不想見人,只躲在家中看電視。她坦言現時除了接送家僑上學,連買菜也由家姑代勞,還未接受喪夫事實,「他習慣5點起牀上班,有時我5點多醒來,覺得他只是去了上班,好快又會下班回來」。
兩母子沒心情逛年宵市場,而家僑則再次認真地許願﹕「希望新年可以看電視。」黃太苦笑解釋,兒子大部分科目皆考得90分以上,惟英文只得51分,因此不讓他看電視,想他加倍用功。她指丈夫生前很着緊愛兒學業,常說「努力讀書升大學,唔好學爸爸咁辛苦做工人」。家僑聽罷扁扁嘴說﹕「爸爸成日話唔讀書就打我。」但實情是從沒動手。
讀者捐款 全用來供讀大學
家僑已來港兩年,在內地沒學過英文,故追不上進度,黃太希望調遷到上水清河邨與家姑為鄰,家姑較熟悉社區,可帶家僑上免費補習班。
奪命工傷後,黃家得各界襄助,《明報》讀者暫已共捐出211,400元,記者日前上門送上支票,黃太看到支票沒有寫明誰是善長,感動地說﹕「得到許多人士幫忙,我卻不知他們是誰,別說報答別人,想跟他們說句多謝都不知從何說起……」
黃太有保安牌 盼自力更生
黃太說,善款會全數留給家僑讀大學,至於生活費,則希望自力更生,她已領有保安牌,想找每天值班8小時的保安工作,「只怕沒經驗無人請」。龍年到了,黃太最大願望是照顧好兒子和調遷,「新的一年,希望有個新開始」。
房署發言人表示,黃太的調遷申請列作緊急個案,已獲批准,署方會盡快安排,如有合適單位可短期內編配。
明報記者 黃熙麗 樊銳昌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