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消費者委員會指出,去年接獲305宗有關參茸海味店以不良銷售手法欺騙顧客的個案,較2010年上升34%,包括「以斤代両」行騙,或要求顧客以信用卡付款,「先碌卡後講價」。消委會發現,不少海味店職員訛稱懂得為遊客看病,遊客一入店內即被職員稱身體差,原以為購數百元藥材進補,結果一刷卡就要2.8萬元。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許樹源昨表示,近年接獲參茸海味店以不良銷售手法欺騙顧客的投訴有明顯上升趨勢,去年有305宗,較2010年的228宗上升34%;其中涉及刻意混淆計價單位,例如「以斤代両」的投訴,更由前年的117宗大增至去年的220宗,升幅達88%。
店員扮識看病 稱體弱籲進補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說,投訴個案中,有85%投訴人為內地訪港遊客,反映有海味店針對內地旅客不良銷售。她表示,近期也發現不少店舖職員,假裝懂得看病,哄騙顧客購買名貴藥材,情况並有增加趨勢。
其中一宗投訴發生於去年4月,內地遊客李先生來港旅遊期間,到一間參茸海味店購買藥品,店舖職員得悉他是遊客後,即時「扮睇病」,稱他身體不好需調理,否則肝腎會出問題。
稱藥材值數百 埋單刷卡變天價
店員隨即開出藥方,當時李先生詢問藥方價錢,職員卻沒正面回覆,只稱藥材便宜只值數百元,又稱以信用卡付款會贈送禮品,李先生最終被說服以信用卡付款。此時另一職員立即將李先生購買的藥材磨成粉末,並分開3瓶裝放,最終總額涉及超過2.8萬元。李先生隨即透過朋友致電警方,在警方調停下,仍需以5000元購買1樽藥粉「埋單」。
消委會表示,暫時不公開店舖名稱,如進一步調查確定情况屬實,亦會考慮公開店舖名稱,以作警惕。
海關發言人表示,就參茸海味店的不良銷售手法,去年1至11月共提出11宗檢控,包括10宗涉及假冒貨品及1宗誤導標價。發言人稱,海關重視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下星期開始的農曆新年假期,將加派人手巡查,特別是位於遊客區的店舖,並會調派「快速行動隊」處理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緊急投訴。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許樹源昨表示,近年接獲參茸海味店以不良銷售手法欺騙顧客的投訴有明顯上升趨勢,去年有305宗,較2010年的228宗上升34%;其中涉及刻意混淆計價單位,例如「以斤代両」的投訴,更由前年的117宗大增至去年的220宗,升幅達88%。
店員扮識看病 稱體弱籲進補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說,投訴個案中,有85%投訴人為內地訪港遊客,反映有海味店針對內地旅客不良銷售。她表示,近期也發現不少店舖職員,假裝懂得看病,哄騙顧客購買名貴藥材,情况並有增加趨勢。
其中一宗投訴發生於去年4月,內地遊客李先生來港旅遊期間,到一間參茸海味店購買藥品,店舖職員得悉他是遊客後,即時「扮睇病」,稱他身體不好需調理,否則肝腎會出問題。
稱藥材值數百 埋單刷卡變天價
店員隨即開出藥方,當時李先生詢問藥方價錢,職員卻沒正面回覆,只稱藥材便宜只值數百元,又稱以信用卡付款會贈送禮品,李先生最終被說服以信用卡付款。此時另一職員立即將李先生購買的藥材磨成粉末,並分開3瓶裝放,最終總額涉及超過2.8萬元。李先生隨即透過朋友致電警方,在警方調停下,仍需以5000元購買1樽藥粉「埋單」。
消委會表示,暫時不公開店舖名稱,如進一步調查確定情况屬實,亦會考慮公開店舖名稱,以作警惕。
海關發言人表示,就參茸海味店的不良銷售手法,去年1至11月共提出11宗檢控,包括10宗涉及假冒貨品及1宗誤導標價。發言人稱,海關重視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下星期開始的農曆新年假期,將加派人手巡查,特別是位於遊客區的店舖,並會調派「快速行動隊」處理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緊急投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