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本港首個出口展「香港玩具、嬰兒用品、文具及授權產品展」昨日舉行,但在環球經濟元氣未恢復下,參展商反映人流不如前,憂心訂單零增長。另一方面,在中央以拓內需為重心下,專於內地城市推介港貨的購物展卻如火如荼,顯示外貿形勢持續惡劣下,港商轉型謀商機刻不容緩。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玩具等產品展共有2600間企業參與,但有參展商表示場面未見旺盛。首次參展的台灣美弗實業副總陳鏡文便對首半日人流表示失望,「(人流)沒有預期多,但還只是半天,希望餘下日子會多一點。」貿發局則預計今年展覽人流約9萬人次,與上屆相若。
成本上漲 兩年不敢加價
另有本港嬰兒監視器生產商Hull Base經理梁俊強反映,「上年這個時候(2011年年初)歐洲還未爆煲,有一些非常有誠意的歐洲買家,坐十幾個鐘飛機專程過來傾單,有買家一次過下了2011、2012年兩年訂單。」他表示,今屆雖仍有老客戶支持,但自己對歐洲比較擔心,認為今年訂單量不會再有往年的雙位數增長,預計僅可錄得單位數字增長或持平。他還表示,儘管生產成本持續上漲,但為了留住客戶,公司產品近兩年都沒加價。
勞工密集行業出口競爭力跌
歐美需求不濟從去年延續至今,就連內地官方也不看好今年外貿形勢。官方《新華社》報道,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昨日在2012年全國貿促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面臨的外貿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他更指出,內地出口產品在美國、歐盟、日本的市場份額,從2011年第三季開始已分別減少了1.3、1及0.6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服裝、鞋類、箱包、家具、玩具和塑料製品這7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減少較快,出口競爭力正下降。
在嚴峻形勢下,「保外貿,拓內需」便成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工作。「外貿、消費、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外貿很大程度受環球情况影響,形勢被動、投資受制於信貸收緊,因此,國家擴展內需市場刻不容緩。」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
事實上,面對海外訂單減少,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均增加了協助港商進軍內地的力度。前者於上周六(7日)起於重慶舉行「香港購物節」,20多個服飾、皮具等香港品牌參展;而貿發局亦在上周四(6日)於廣州辦「購物展」推介港貨,205間港企參加,今年還將在西安、長春、成都和大連舉辦同類展覽,為港商謀內銷商機。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