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雨傘運動結束後,部份傘兵,散落各區深耕細作,昨日反修例遊行便是收成之日。有傘兵組織過往一直在社區避談政治只講民生,但送中條例令全城憤怒,才發覺原來街坊也非常關心政治議題。
相關新聞:群眾夜攻立會與警血戰
不再避談政治
屯門社區網絡召集人黃丹晴由2010年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由反高鐵、反國教,直至傘運都沒有缺席,但每次都無功而還。黃回想當時確實感到疲累和沮喪,但他反問自己「係唔係未做得夠」。後來他組成屯門社區網絡,主力從事地區工作,直接接觸街坊,「話畀街坊知我哋唔係其他人口中嘅黃絲廢青,係實實在在做嘢嘅」。
黃指,過去為取得大多數街坊支持以確保可爭取議席,一直避談政治議題,所以今次動員上街也經過一輪掙扎,「但今次修例實在太嚴重,不要說參選權,連人權自由都被剝奪,咁我哋仲有咩理由唔出嚟?」於是他們動員展開組織工作,在區內擺放不同街站宣傳,「最後成功出咗三車旅遊巴(接送街坊參與遊行)。」他又指,過程中有部份從未談及政治議題的街坊也一起參與,甚至有人主動要求加入,「證明我哋地區工作都有啲成效」。
■記者梁御和
相關新聞:群眾夜攻立會與警血戰
不再避談政治
屯門社區網絡召集人黃丹晴由2010年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由反高鐵、反國教,直至傘運都沒有缺席,但每次都無功而還。黃回想當時確實感到疲累和沮喪,但他反問自己「係唔係未做得夠」。後來他組成屯門社區網絡,主力從事地區工作,直接接觸街坊,「話畀街坊知我哋唔係其他人口中嘅黃絲廢青,係實實在在做嘢嘅」。
黃指,過去為取得大多數街坊支持以確保可爭取議席,一直避談政治議題,所以今次動員上街也經過一輪掙扎,「但今次修例實在太嚴重,不要說參選權,連人權自由都被剝奪,咁我哋仲有咩理由唔出嚟?」於是他們動員展開組織工作,在區內擺放不同街站宣傳,「最後成功出咗三車旅遊巴(接送街坊參與遊行)。」他又指,過程中有部份從未談及政治議題的街坊也一起參與,甚至有人主動要求加入,「證明我哋地區工作都有啲成效」。
■記者梁御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