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奮鬥房】金像獎給我的一場修行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4日 06:35
2019年04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文章出街之時,正是金像獎舉行之日。坦白說,由宣佈提名名單之後的這兩個月,心情很忐忑。


去年拍了一齣電影,感恩地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亦有幸在今屆的金像獎得了一些提名。初初宣佈的時候,確是有「成就解鎖」的感受,畢竟當了編劇近二十年,這次終於得到同行的認同,還要連我最着緊的一班演員,以及因為這次在電影音樂合作而成為了好友的RubberBand也成功入圍,怎不教人興奮?


但當第一陣的興奮感慢慢減退後,忐忑感就來了。我既為自己緊張,作為導演,更為自己的團隊緊張;而更難捱的是,由宣佈提名到頒獎,足足相隔兩個月。而這兩個月中,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業內與公眾投票的獎項陸續頒發,得得失失不停出現。早幾天,我就在一個場合中遇上「最佳男配角」的大熱袁富華,我們都共同地有着這份感覺,就是無論結果如何,都想這段日子快點過去,讓自己快點重新出發。


 

然而這段過山車般的日子,對於個人的修為與自身的了解來說,又確是一段珍貴的修行。有人看好你,有人不看好你,有時讓你感到有機會,有時你讓你感到機會渺茫。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競場上的運動員,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質素。而怎樣可以練成最好的心理質素?就是要學懂退後一步,看多一點究竟我們身處的,其實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勝負只是過程

奧運會很激烈吧?還記得奧運會當初是為甚麼舉行的嗎?是為了加強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與友誼,賽場上的所謂勝負,都只是過程一部份而已。電影的頒獎禮也一樣。電影最需要的,就是大眾的注目與支持,這對於近年面對着重重挑戰的香港電影來說更是重要。


任何一個頒獎、投票,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希望可以透過當中的過程,讓更多人有興趣去討論、留意、關注我們的電影行業,從而願意回到香港電影的世界,願意為香港電影打氣,所以當中的勝負,都同樣是過程一部份而已,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份。


這個答案有點「佛系」嗎?不,其實只要你在電影圈經歷過:能否開到戲?能否成功拍到?能否成功上畫?能否有足夠場次放映?會否有人看?會否很快落畫?下年還有沒有香港電影?這條香港電影一條龍挑戰的話,你就會明白沒甚麼比起「撐起個巿」更加緊要。


早兩天在facebook一個名為《港唔斷戲》的電影專頁上,關於新導演獎的討論中,我留下了一番說話,它可以當作是筆者最近這兩個月心境上的總結:「在我心目中,當創作去到某個層次,都不會是絕對的高下之比,而是口味、路線之取向,而這個取向,在導演第一天,也同樣作出了決定,所以一切都是平常心,獎項與否都是錦上添花。何況在現今的電影巿道中,我們的這一代導演、創作人,大家都早就成為戰友,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在香港電影的世界中找出生存空間,大家都吃力,大家都咬着牙關撐下去,沒有誰比誰容易;所以我覺得近十年任何一屆的新導演獎,無論是誰去拿,其實都是等如頒給整代人的,只不過總要有一位作為代表上台領獎而已。大家真正最需要的,其實都是繼續撐落去,讓香港電影有能力,有空間繼續拍下去。小娟、Jun、謝夫、斌,以至每一位戰友,共勉。」


今晚,撐香港電影。


撰文:陳詠燊

本欄逢周日刊登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能夠代表到個人思維嘅劇本其實係《追擊8月15》。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