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政府去年中透過年金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讓退休人士多一個投資選項,自製長糧,每月收取固定年金,直至終老,可惜認購反應欠佳,年金公司隨即推出三大改良措施:
1)放寬個人認購金額上限,由100萬元增加至200萬元;
2)百分百一筆過身故賠償,保證受益人可以收取已繳保費的105%;
3)容許保單持有人可以提取已繳保費,應付醫療和牙科治療方面的開支,上限為30萬元。
不少市民對終身年金理解不足,情願手持過百萬元存款,每年賺取不足兩厘的利息。有些人甚至以為買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回報肯定高於年金公司的4厘保證回報,完全忘記背後的風險。
政府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屬零風險的保險產品,讓認購人士每月收取固定年金,自製長糧,65歲認購人士若能夠活到預期壽命(男大約86歲,女大約91歲),便可以取得每年4厘的投資回報,壽命越長,回報率便越高。很多人錯誤地把現時港人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男大約82歲,女大約88歲),與65歲人士的預期壽命混為一談,便覺得計劃不吸引。
現時美國30年國債息率不到3厘,年金公司卻可提供4厘的保證回報,讓認購者每年多賺1厘多。若認購人士擔心早死,只能取得本金加5%的最低回報,他們可以把每年多賺的1厘多(100萬元便有萬多元)用作購買純人壽保險,為期20年,一旦早死便可以從人壽保險中一次性獲得數十萬元的額外賠償。
有些退休長者擔心每月收取的年金數目是固定的,未能對抗通脹。亦有人指出每月收取的年金,其實部份是從本金中提供,最後認購人士將會一無所有,故情願買股票、債券和做定存。
上述觀念,也是錯誤的。現時65歲男士認購100萬元年金,每月可取得5,800元年金,一年便有接近7萬元,即7厘的回報(而不是4厘的保證回報),額外的3厘當然是來自本金。若認購人士擔心通脹,可以把每月收取的5,800元,只花掉3,300元(即一年花4萬元),把餘下多收的3厘(即2,500元)儲蓄起來,定期購買盈富基金。過了20多年後,每年3萬元投資在盈富基金,連同派息及基金升值,預計至少有百多萬元,絕非一無所有。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
政府去年中透過年金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讓退休人士多一個投資選項,自製長糧,每月收取固定年金,直至終老,可惜認購反應欠佳,年金公司隨即推出三大改良措施:
1)放寬個人認購金額上限,由100萬元增加至200萬元;
2)百分百一筆過身故賠償,保證受益人可以收取已繳保費的105%;
3)容許保單持有人可以提取已繳保費,應付醫療和牙科治療方面的開支,上限為30萬元。
不少市民對終身年金理解不足,情願手持過百萬元存款,每年賺取不足兩厘的利息。有些人甚至以為買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回報肯定高於年金公司的4厘保證回報,完全忘記背後的風險。
政府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屬零風險的保險產品,讓認購人士每月收取固定年金,自製長糧,65歲認購人士若能夠活到預期壽命(男大約86歲,女大約91歲),便可以取得每年4厘的投資回報,壽命越長,回報率便越高。很多人錯誤地把現時港人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男大約82歲,女大約88歲),與65歲人士的預期壽命混為一談,便覺得計劃不吸引。
現時美國30年國債息率不到3厘,年金公司卻可提供4厘的保證回報,讓認購者每年多賺1厘多。若認購人士擔心早死,只能取得本金加5%的最低回報,他們可以把每年多賺的1厘多(100萬元便有萬多元)用作購買純人壽保險,為期20年,一旦早死便可以從人壽保險中一次性獲得數十萬元的額外賠償。
有些退休長者擔心每月收取的年金數目是固定的,未能對抗通脹。亦有人指出每月收取的年金,其實部份是從本金中提供,最後認購人士將會一無所有,故情願買股票、債券和做定存。
上述觀念,也是錯誤的。現時65歲男士認購100萬元年金,每月可取得5,800元年金,一年便有接近7萬元,即7厘的回報(而不是4厘的保證回報),額外的3厘當然是來自本金。若認購人士擔心通脹,可以把每月收取的5,800元,只花掉3,300元(即一年花4萬元),把餘下多收的3厘(即2,500元)儲蓄起來,定期購買盈富基金。過了20多年後,每年3萬元投資在盈富基金,連同派息及基金升值,預計至少有百多萬元,絕非一無所有。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