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娛.文.樂】娛樂大事回顧的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9年01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1月01日 13:25
2019年01月01日 13:25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新一年剛開始,媒體都在此前回顧「娛樂大事」,我們看得十數年,像已確認那是新聞回顧。
十數年?對,如此回顧在香港娛樂文化只有短時間,令它揹上客觀想像。那或是始自九十年代,尤其由1991年古巨基主持大台的《娛樂新聞眼》,帶起了娛樂八卦都可有新聞採訪想像的潮流──在此之前,娛樂瑣事,都只會在報紙「娛樂版」出現,讀者明知只是八卦明星,不會認真到以新聞分析深究
大台是故算是這種所謂「娛樂新聞」的推手,而1994年亞視與大台先後出現的《今日睇真D》和《城市追擊》,就更把新聞娛樂化,同時裏頭主持面色刻意凝重,聲線故作沉實,事事如臨大敵,真把大城小事說得無比緊張!而明星八卦瑣事,間中亦穿插其中──比如劉德華因聲沙腰斬演唱會在昔日發生,大台一定會派出其時為主持的吳剛師傅,突擊紅館爬上爬落看是否破頂滲風弄得華仔出事,更會瞪眼扑咪,緊握得勢將咪截斷一樣,而字正腔圓地問華仔一句:「你幾時開始覺得唔妥呢?」
別以為這只是幽人一默,因為兩台互鬥,把娛樂變得如同新聞,也真的在2003年催生了「有線娛樂新聞台」,而大台必然也緊跟其後,在2006年搞出「娛樂新聞台」,還有「娛樂新聞報道」;如此報道節目,除卻氣氛比較跳脫之外,兩位「主播」會並坐一列大枱之後,儼然就是新聞報道格局。
不外乎生死分合
要為娛樂新聞發展歷程解畫,是因為每年將盡的「娛樂大事回顧」,就是因為電視「仿新聞」製作而來,讓娛樂事件升格,變得正經八百。不過細看每年回顧,比如以2018年為例,其實又有公式可尋,不外乎生、死、分,合。
生者,如黎明生女、城嫂再有喜、栢芝已生第三胎等等,都被視為皆大歡喜;然而死訊如金庸與鄒文懷,以及盧凱彤與藍潔瑛的辭世,卻教人惋惜。至於分的,會是湯怡與洪卓立,楊冪與劉愷威;合的,就是阿嬌與賴弘國,單文柔與陳展鵬,黃翠如與蕭正楠,更有楊冪分後預告,新一年會是與男神(疑是霆鋒)的情投意合。
每年娛樂大事,就是如此把生死分合尋找藝人定點,然後繪出拼圖,以新聞回顧式樣擺在觀眾面前。今日觀眾或者習以為常,可是上述提及九十年代伊始的娛樂新聞節目,卻是自89年風雨飄搖事態之後,把社會帶上另一非政治化世代的氣氛,就如七十年代電視劇純為娛民,卻是淡化67年後躁動不安氣氛的去政治化工程──娛樂文化當然不是刻意淡化政治,卻是巧合地在不安的政治環境,教民間轉移視線,才可為香港停不了的煩憂提供出口喘息,同時又讓從政者的權力行使得更不經不覺。
是故每年回顧明星的生死分合,似乎瑣碎無謂,不過它倒是間接淡化政治情緒的催化劑。當然今日政局權力昭然若揭,娛樂已非民情出口了。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