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批評大台劇集容易,可是要讚美大台節目,卻反而困難。畢竟一台獨大種下不被討好說法,連可取節目,或都付諸流水;其中一個節目,是《我們香港變幻時》。
這是周末綜藝節目,以懷舊為題,重拾過去二、三十年的舊事舊物,並以大台劇集片段重溫,讓人回顧香港。連續八星期,節目把今日已少人再用的舊物,如火水爐、火柴、衣車、雞皮紙、買餸籃和打字機等等再現,甚至帶觀眾重遊老地方如山頂、碼頭與舊機場的昔日景觀……不過那全是透過大台遠至七、八十年代劇集的片段,讓人看到那個既遠且近的香港,已經今非昔比。
這種設計有趣,是比如要談快餐店,就可播放《愛.回家》式長篇處境劇《香港八一至八六》,其中一段是當年初露光芒的張國榮,竟然是路人甲借電話;如此見人又見景,當然可以打動幾代觀眾,讓年長的緬懷一霎光影,亦由年輕的似乎又是追認香港歷史與集體回憶的時候。
不過仍然值得思考的,是此說「懷舊」,其實是誰的懷舊?甚至是懷誰的舊?
誰的懷舊?當然是經歷七、八十年代的觀眾,才真箇體認節目風光;不過問到「懷誰的舊?」,就更可圈可點,因為即使節目偶會找來老店與舊人憶述往事,然而節目的最多篇幅,是在剪輯大台劇集片段,以反映舊事舊物。當中固然有實景對照(比如舊機場),卻更多是廠景,即如前述《香港八幾》系列的快餐店搭景——而同一集內談到快餐店,全都是其他劇集搭的假景!換句話說,節目中懷快餐店的舊,是以假景呈現(還未計假景比真實快餐店過於「窗明几淨」)。
一台獨大的側寫
更何況,以大台劇集重現懷舊景觀,明顯不過是呈現了大台累積下來的「文化資本」,更像曲線歌頌大台豐功,以光影紀錄香港。是故要問「懷誰的舊?」,除卻是香港的變幻景致以外,更有大台的持久強勢。這儼然都是一台獨大的側寫,矛盾地,節目會坦言香港今非昔比,是因為樓市股市逼迫舊日消逝——不過單一價值與一台獨大根本就如出一轍。
香港式的懷舊,就是如此與「消逝」掛鈎,我們惟有循時間線性倒帶。對照美國式懷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漸成形的西部片,卻是因現實都市化發展,讓觀眾懷野外風光的舊,以萬馬奔騰展示英雄主義,其實也間接鞏固現代城市的個人精神;至於歐洲社會學對懷舊的討論,更連帶戰爭與鄉愁,說軍人離鄉別井,會在渴望和平的心情下,矛盾地開槍殺敵。
懷舊在香港,沒有英雄與敵人,卻僅有幾十年的情懷,大都要感慨一句「今非昔比」;但更值得反思的是,為甚麼香港沒有能挽留舊地舊貌的英雄,而又是誰扮演着歲月神偷,加速往昔景觀消失,形同香港的敵人?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這是周末綜藝節目,以懷舊為題,重拾過去二、三十年的舊事舊物,並以大台劇集片段重溫,讓人回顧香港。連續八星期,節目把今日已少人再用的舊物,如火水爐、火柴、衣車、雞皮紙、買餸籃和打字機等等再現,甚至帶觀眾重遊老地方如山頂、碼頭與舊機場的昔日景觀……不過那全是透過大台遠至七、八十年代劇集的片段,讓人看到那個既遠且近的香港,已經今非昔比。
這種設計有趣,是比如要談快餐店,就可播放《愛.回家》式長篇處境劇《香港八一至八六》,其中一段是當年初露光芒的張國榮,竟然是路人甲借電話;如此見人又見景,當然可以打動幾代觀眾,讓年長的緬懷一霎光影,亦由年輕的似乎又是追認香港歷史與集體回憶的時候。
不過仍然值得思考的,是此說「懷舊」,其實是誰的懷舊?甚至是懷誰的舊?
誰的懷舊?當然是經歷七、八十年代的觀眾,才真箇體認節目風光;不過問到「懷誰的舊?」,就更可圈可點,因為即使節目偶會找來老店與舊人憶述往事,然而節目的最多篇幅,是在剪輯大台劇集片段,以反映舊事舊物。當中固然有實景對照(比如舊機場),卻更多是廠景,即如前述《香港八幾》系列的快餐店搭景——而同一集內談到快餐店,全都是其他劇集搭的假景!換句話說,節目中懷快餐店的舊,是以假景呈現(還未計假景比真實快餐店過於「窗明几淨」)。
一台獨大的側寫
更何況,以大台劇集重現懷舊景觀,明顯不過是呈現了大台累積下來的「文化資本」,更像曲線歌頌大台豐功,以光影紀錄香港。是故要問「懷誰的舊?」,除卻是香港的變幻景致以外,更有大台的持久強勢。這儼然都是一台獨大的側寫,矛盾地,節目會坦言香港今非昔比,是因為樓市股市逼迫舊日消逝——不過單一價值與一台獨大根本就如出一轍。
香港式的懷舊,就是如此與「消逝」掛鈎,我們惟有循時間線性倒帶。對照美國式懷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漸成形的西部片,卻是因現實都市化發展,讓觀眾懷野外風光的舊,以萬馬奔騰展示英雄主義,其實也間接鞏固現代城市的個人精神;至於歐洲社會學對懷舊的討論,更連帶戰爭與鄉愁,說軍人離鄉別井,會在渴望和平的心情下,矛盾地開槍殺敵。
懷舊在香港,沒有英雄與敵人,卻僅有幾十年的情懷,大都要感慨一句「今非昔比」;但更值得反思的是,為甚麼香港沒有能挽留舊地舊貌的英雄,而又是誰扮演着歲月神偷,加速往昔景觀消失,形同香港的敵人?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