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故事:幼園校長留守夜冷店 望為舊物尋新主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28日 08:35
2018年07月28日 0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港人有鋪緬懷癮,每當老字號即將結業,總吸引人一窩蜂光顧、拍照,再於網上抒發感慨,平日卻鮮有幫襯,人總是失去才知舊的好。79歲的李展韻(Annie)年輕時便懂欣賞舊物的美,30年前在中環嘉咸街開夜冷店,清拆後搬到上環經營,近年生意淡靜,曾經一星期沒客上門,Annie依舊從容,只望替舊物尋找新主人。
記者:潘婉玲
高跟鞋踩入中環街市
到訪Annie經營的夜冷店,有點尋寶的味道,店子位於上環干諾西一幢舊式大廈2樓,拾級而上,推開大門傳來「叮叮」的門鈴聲響,Annie於舖頭一角與熟客閒聊,「識咗好多年,佢竟然依家先知我搬咗嚟呢度。」熟客離開前,Annie仍不忘叮囑︰「以後多啲嚟呀,唔係嬲你㗎!」
5年前,記者於嘉咸街舊舖與Annie首次見面,嘉咸街重建範圍清場,39個受影響商戶中,Annie是留守至最後的一位,但最終亦於最後限期2014年3月搬走。搬到這個1,200呎的自置物業,空間比以舊舖小了,位置隱秘,令客量大減,曾經一星期沒客人上門,年近八旬的Annie只有看書打發時間。
「多謝你哋嚟探我呀!」曾經在已清拆的堅道貴族幼稚園做過校長的Annie,說話不慍不火,書卷氣不減當年。難以理解她何以開設夜冷店,埋首一堆舊物中,原來Annie的大哥40年代在石板街經營舊物店,專賣高價貨,如古董、茶具、酸枝傢俬,收入可觀,足以養活一家幾口,半山的洋人富豪搬屋,徐悲鴻、張大千的名畫,僅以幾千元出售給他,轉手大賺。1989年,仍是幼稚園校長的Annie以百多萬元購入嘉咸街舖位,開設夜冷店,身穿長衫,腳蹬高跟鞋的Annie踩入中環街市,十分突出,街坊商戶對她也特別客氣。
不計利潤 隨心開價
當年中環有不少貿易公司,每年總會清理「辦房」,出售的貨辦亦成為Annie夜冷店的貨源,但近年社會物資豐富,人亦變得貪新厭舊,因此Annie已停止收買舊物,「好多收咗放幾十年都賣唔出,你問我有幾多件貨,我數唔到!」Annie估計,店舖貨物只佔實際的十分之一,其餘都放在貨倉。
雖然不再用錢買貨,有人卻會將舊物免費相贈,「有個60歲左右嘅男人,帶咗部舊式打字機畀我,佢話想留畀識貨之人。」Annie明白,自己的行為於旁人眼中是戇居。她坦言如今開店只為打發時間,不計較利潤,因此不會記錄入貨出貨、成本售價,只隨心情開價,部份只需十元八塊,「可能今日廿蚊,聽日就五十蚊」。入店的人客即使「搞搞震冇幫襯」,Annie依舊無任歡迎,只因她愛與人聊天交流,不過她十分介意別人的無禮,「如果你話『唓,舊嘢邊值呢個價呀!我會講『我唔賣畀你喇!』」若對方表示錢不夠,Annie曾經將貨物免費相贈,或容許對方過後才付餘款。
生意有出無入 丈夫支持
2010年,舊樓重建的巨輪掩至嘉咸街,Annie將舖位以1,600萬元售予市建局。雖已多年沒再入貨,店內貨架依舊堆滿貨物,當中有新有舊,包括數十年歷史的西餐廳瓷杯、八十年歷史的時鐘、已生銹的鐵熨斗,亦有全新的意大利絲巾。尋寶確要花點時間及耐性,記者拿起已故日本歌手西城秀樹的黑膠碟,跟Annie聊着炒價問題,「好值錢咩?我賣50蚊咋喎!」Annie並非所有物品皆接收,曾有兩名南亞男子,帶着一對玉獅子向Annie開價500元轉售,「好靚,一定好貴,但佢賣500蚊,我知道有古怪,所以冇收。」
Annie的夜冷店營業時間由上午11時至下午4時半,但Annie和丈夫經常於4時便已離開,返回北角買菜準備晚餐。Annie的丈夫甄先生擅長炒股,屢有斬獲,手上持有多個物業,其中荷李活道的單位更給Annie用作貨倉,而上環這間夜冷店是自置物業,所以其他日常開支每月只需5,000元,但都是丈夫負責,對於Annie這盤有出無入的生意,丈夫一直支持,「我哋識咗62年喇,佢點敢哦我!」說着,嘴角泛着甜甜的笑意。
一轉眼,昔日穿着長衫的李校長,已是白髮蒼蒼,胖嘟嘟的添了幾分慈祥,「咁多年肥咗60磅」。Annie育有兩名兒子,四名孫兒由6歲至10歲,孫兒到訪店中總會到處獵奇,兒子卻不以為然,「佢話我啲貨污糟。」因此Annie不會將舊物帶回家中擺放,兒子不欣賞舊物,更遑論接手。Annie揚言,只要身體許可,便會繼續經營,「我叫個仔,第時我唔喺度就丟晒啲貨啦,不過佢實鬧我,因為好多!」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63836568註明「港故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