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一串串烤肉、大隻龍蝦配上蒜味炒麵、香脆港式雞蛋仔、惹味旋風薯片……近300個攤檔組成的洛杉磯626夜市,是南加州亞裔居民最容易找到「家鄉味」的地方。夜市搞手黃峙銘(Jonny Hwang)在台灣出生、加州長大,他接受《蘋果》專訪,大談這個7年前劣評如潮,今時今日已發展為全美最大亞洲美食夜市背後的成長故事。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黃峙銘在台灣出生,3歲移民美國,每次回台灣都會跟家人朋友在夜市大食大喝,為他留下美好回憶。後來他回到洛杉磯工作,雖然區內華人數量龐大,卻沒有夜市可逛,逐萌起辦夜市念頭,「7年前開夜市,是想把台灣、亞洲夜市的感覺帶過來。」
2012年,他大膽跟同樣來自台灣的太太,在洛杉磯帕薩迪納市(Pasadena)舉辦首屆626夜市;原本預計只有一萬人參加,豈料在社交網站瘋傳下,最終吸引近四萬人參加。由於事前沒有充足準備,夜市人龍把附近交通塞滿,攤檔食物賣光,參加者怨聲載道,點評網「Yelp」上626夜市更是劣評如潮。
「做生意來說,我覺得不是失敗,有太多客人是一個好問題。」黃峙銘說,當時全美沒有一個像樣的亞洲夜市,活動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汲取教訓,第二年時,黃峙銘將夜市搬到場地更大的聖塔安妮塔馬場(Santa Anita Park),攤檔由80多個,擴展到近200個。
夜市今年踏入第7個年頭,攤檔已增加至300個,每周末逾10萬人入場。除了售賣各式美食,還有手工藝品、舞台表演等。黃峙銘指,入場人士由最初大部份為亞裔,現在變得更多元化。
食物是夜市最重要一環,除了7年前就擺檔的亞洲小食外,近年出現了不少「fusion元素」。黃峙銘說,當初想辦一個像台灣的夜市,但慢慢發展下來變得更「地道」,除了台灣小食,還有墨西哥菜、歐洲菜等,呈現了洛杉磯這個文化大熔爐的特色。另一方面,食物也變得更美觀,色彩鮮艷適合「手機先食」,「我們很多特別的食物,在台灣或亞洲夜市都沒有。」
黃峙銘舉例,除了烤肉串、小香腸、臭豆腐、珍珠奶茶外,夜市內創新食物有獨角獸粟米、七彩韓國餃子、棉花糖捲餅等。他笑言,在挑選租客時偏愛沒有餐廳背景、但有新奇念頭的檔主,讓他們有機會試水溫,所以,夜市也成為不少飲食業新力軍的搖籃
626夜市成功,吸引了洛杉磯其他城市,例如韓國城夜市、小西貢夜市、甚至華人城市蒙特利公園(Monterey Park)也紛紛效法。黃峙銘表示,很高興能夠掀起一股夜市文化,不擔心626夜市地位會被取代。他認為,對手每週舉行夜市、地方較小,不夠特別;而「626」擁有攤位最多,又只限定在夏日6月至9月、每月其中一個周末舉行,規模較大又有新鮮感。
626是洛杉磯以東、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一帶的電話區號,亦是大多數華人移民電話首三個數字,代表了洛杉磯華人社區。四年前,626夜市進駐橙縣(Orange County),在科斯塔梅薩市(Costa Mesa)舉行「OC夜市」,今年更會衝出南加州,7月27日至29日在北加州舉行第一次Norcal夜市,希望把夜市文化傳開去。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