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運動隊醫隨想︰健身提防周身傷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24日 07:57
2018年07月24日 07:57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Aaron是個熱愛健身的年輕人,每星期到健身室六日,每次訓練三小時。他偏好鍛煉上身,做很多重量訓練,希望練出漂亮身形。最近他發現雙手向上舉高時出現痛楚,難做任何過頭動作,檢查後證實患上肩關節碰擊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原因是他在鍛煉時過度強化肩膀的三角肌來增加肩膀的闊度,在其他周邊肌肉未能配合時,當他舉高手過頭頂,肱骨便容易向上移,壓迫肩峯下軟組織,繼而引致痛症。
很多人渴望通過運動改善身體狀況,不少人會在健身室踏出第一步。初學者看見五花八門的健身器材,不知從何開始正確訓練。若對健身器材一知半解,貿然以不正確姿勢和方法使用器械,便容易引致運動創傷。Aaron的例子顯示健身時運動強度並非越強越好,而是須講求適當的姿勢及平均發展,否則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除了上述的三角肌,不少上身肌肉若受到過度訓練,都容易越練越傷,例如肩膀的旋轉肌較為常見容易出現勞損,引致慢性肌腱病變甚至撕裂。頸側兩旁的斜角肌、胸前的胸小肌,以及其他周邊的小肌肉若過份發達,都容易引發肩關節碰擊症候群而引致肩膀痛,甚至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出現手痹症狀。至於下身肌肉訓練亦不能過量,例如過份鍛煉大腿後的膕繩肌(Hamstring)會影響腰椎及盆骨姿勢,並增加其壓力。過份發達的梨狀肌亦有機會引致臀部疼痛,甚至會因壓迫坐骨神經而導致下肢麻痹。
為避免肌肉訓練引致反效果,最重要的是先認識正確的訓練方法和姿勢。無論是使用負重器械、啞鈴、健身球,甚至TRX懸吊訓練等方法,都應先找到認識運動醫學的健身教練作指導,並循序漸進地訓練。訓練前後,應做足熱身、緩和及伸展運動,並謹記平均發展而非越強越好的道理。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恆教授
隔周二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