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勿演懶肉山小勒」不論是譚仔還是譚仔(三哥),在香港已經深入民心,但譚仔除了代表米線,原來還代表一位著名海神。就讓香港史學界KOL、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以及港古女盈BB為大家講解。
筲箕灣避風塘旁邊有一譚公廟,該廟建於清代光緒31年(1905年),是香港最古老廟宇之一。譚公能夠成為著名海神,就要由他的經歷說起。譚公又名阿德,是元代惠州歸善縣人,三歲時父母雙亡,被外婆撫養,其後在歸善縣九龍峰修行。他出山時手持木杖,足踏布履,並有一隻老虎跟隨其後幫他帶行李,所以當時的人覺得非常驚訝,有病的人前來求醫,大部份人亦能痊癒。傳說他更有「杯茶化雨救羅城」和「定風救船」的能力,因此成為惠東地區的著名海神。
為何譚公會變成譚仔呢?因為傳說他練成長生不老之術,雖然年紀老邁,但外表跟小孩無異,所以世人設廟供奉他時,也是用小孩雕像的形態。
【港古佬】專欄每逢周日於《蘋果動新聞》播出
鳴謝:胡晧盈香港史學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筲箕灣避風塘旁邊有一譚公廟,該廟建於清代光緒31年(1905年),是香港最古老廟宇之一。譚公能夠成為著名海神,就要由他的經歷說起。譚公又名阿德,是元代惠州歸善縣人,三歲時父母雙亡,被外婆撫養,其後在歸善縣九龍峰修行。他出山時手持木杖,足踏布履,並有一隻老虎跟隨其後幫他帶行李,所以當時的人覺得非常驚訝,有病的人前來求醫,大部份人亦能痊癒。傳說他更有「杯茶化雨救羅城」和「定風救船」的能力,因此成為惠東地區的著名海神。
為何譚公會變成譚仔呢?因為傳說他練成長生不老之術,雖然年紀老邁,但外表跟小孩無異,所以世人設廟供奉他時,也是用小孩雕像的形態。
【港古佬】專欄每逢周日於《蘋果動新聞》播出
鳴謝:胡晧盈香港史學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