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有一個家庭,兩代人走出同樣的足迹,由惠州走到香港,幾十年間為無數家庭杜絕白蟻。豪言投身行業逾60載的李越強(強叔),外表老派,頭髮向後梳,穿着間條短袖恤衫,配上鬆身黑西褲,架上將眼睛放大好幾倍的老花眼鏡。不僅如此,他作風也很老派,多年來只認真做好眼前本份,終於換來「白蟻王」的稱譽。白蟻王自言從未要求兒子接手生意,但兜兜轉轉,3名兒子因為「老竇都老嘛,見佢咁操勞」這個老土理由,自告奮勇回家接手,繼承父親的杜白蟻事業。
記者:李晟謙
走進強叔的辦公室,愕然只見兩張寫字枱、幾張椅子、一張梳化,無異於一般的辦公室。人稱「白蟻王」,就算沒有杜蟻百寶工具,總收藏着十件八件秘密武器吧?「杜蟻好簡單啫,要支螺絲批、一個電筒,就係咁簡單」,73歲的強叔的自信,源自他逾60年的杜蟻經驗,這份經驗,要從惠州說起。祖籍惠州的強叔說,他的父親懂得捉白蟻,6兄弟姐妹中他是老大,當初學杜白蟻也非熱情,只是生活逼人,當是一門手藝,「嗰時幫人做(杜蟻)賺到錢,可以買嘢食嘛!」
「從來唔會推客,個個客都係皇帝嚟嘛,凌晨打嚟我一樣幫佢搞掂。」
18歲那年,強叔聽聞香港滿地機遇,於是隻身來港,落腳今油塘一帶的木屋區。雖然身在木屋區,似乎商機處處,奈何人生路不熟,空有一手杜蟻本領亦找不到生意。於是,想到既然要找生意,總不能隨便待在附近一帶,一做做到底,強叔索性走到新界、大嶼山等地,「譬如話今日去元朗,有八鄉之類嘛,我就逐條村去行,家家人去問:邊個有白蟻?用白色漆油寫,專係滅白蟻嘅,電話幾多」,每天來回交通花費4小時也是等閒事。
有麝自然香,強叔口碑好,慢慢口耳相傳,生意逐漸上軌道。七、八十年代單是木屋區已生意無憂,原本絕對有條件揀客,但強叔心態始於是一做做到底:「從來唔會推客,個個客都係皇帝嚟嘛,凌晨打嚟我一樣幫佢搞掂」,彼時香港工業蓬勃,不時有人凌晨2、3時開工發現有白蟻入侵,但只要一個電話,強叔永無托手肘,只為不負客人所託。
3個孩子呱呱落地後,強叔想孩子學一門手藝,於是帶他們開工杜蟻,言教身授這門技巧,「小學三、四年級帶(三兒子)到去客人個地址,就交畀佢哋,等佢哋搞,我落去公園吹笛子」。三兄弟輪流接受考核,鬥快找出蟻路及蟻窩,之後強叔逐個點評做得對與錯之處。
驅使3兄弟踴躍參與的不是愛也不是責任,而是為了食,「爸爸叫我哋鬥快搵出蟻竇,就可以有麥當勞食……細個冇諗咁多,當係一個遊戲咁,大家鬥快搵個答案出嚟。」強叔的二子李富華(華仔)這樣說。小時候,他們3兄弟放學便跟着父親去杜白蟻,「有時會係(去)大屋,有時甚至可以到船上」,四處開工便當周圍去旅行。
由細到大都要跟着父親開工,華仔不諱言青春期時有少少抗拒:「喺爸爸底下好多嘢唔畀做,可能出夜街唔畀你去,收工要返屋企,一係出去做嘢,一係留喺屋企唔好周圍走。」到兒子大學畢業前夕,強叔想到「起咁多高樓大廈,邊有咁多白蟻杜,可以維到兩餐?」他便主動要求3兄弟外闖最少兩年,「你唔去見識出面世界,淨係跟住我有乜用?你要識吓出面人情世故各方面」,他一直溫文的語氣突然鏗鏘有力,沒有半絲子承父業的要求。父子間的軌迹,第一次分開起來,直至那一天。
「有一日約咗朋友出去玩,有客人打嚟話好多白蟻飛出嚟,爸爸當日有啲不適但堅持去,呢一下感動咗我,我係咪應該幫佢手,減輕佢嘅辛勞?」華仔記得那一天是星期六,「揸返起支螺絲批,以前同爸爸一齊做嘢嘅記憶就返番嚟」。幸而現今家庭裝潢亦多用上木材,生意又長做長有,結果在他之後,大哥及細佬見狀亦相繼回來幫忙,父子間分開的軌道又再會合在一起。
不過,這次3兄弟不再是玩遊戲,強叔要求他們待客認真,「做得唔好我話㗎,我同佢講你出嚟跟我做,我就係你老闆,係屋企我先係你老竇,你唔好(出去)當咗我老竇亂咁嚟吖」,斥責語氣甚有威嚴。這份執着連華仔也不明白,「佢對嗰幾cm(厘米)好執着,佢會對佢做嘅嘢好嚴謹,總言之你個窿開歪咗少少,就已經話無咁好喎,咁樣會影響晒」,大概正正是這種舊式過得自己過得人的態度,撐起白蟻王的盛名。
「有啲豪宅或者屋要買賣,話畀人聽間屋有白蟻,唔使租唔使賣啦。」
但所謂嚴父出高徒,「我用用慣嘅螺絲批敲喺物件上,聽聲我就知道發生咗咩事」,3兄弟承傳了父親獨門手藝之餘,更盡得待人處事真傳,訪問當日他們恤衫筆挺,本以為是受訪原故,但原來日常開工身水身汗,他們也是同樣的衣着打扮,「有啲豪宅或者屋要買賣,話畀人聽間屋有白蟻,唔使租唔使賣啦」。即使這樣穿着令活動不方便,但為客人着想始終是他們第一位。
自從3名兒子幫手,強叔十多年前開始慢慢退居幕後,但強調自己永不言休,「完全唔理咁又唔得!有時都要睇吓佢哋做成點,問候一句都要嘛!」終歸是一生行業,總得維持水準,強叔就是要對得起人。二子華仔育有兩個兒子,問到會否希望兒子繼承衣鉢,他這樣答:「我會教識佢,始終都係一門手藝,都希望將手藝傳承畀佢哋。」這番話似曾相識,不正是強叔當年所講的嗎?
記者:李晟謙
走進強叔的辦公室,愕然只見兩張寫字枱、幾張椅子、一張梳化,無異於一般的辦公室。人稱「白蟻王」,就算沒有杜蟻百寶工具,總收藏着十件八件秘密武器吧?「杜蟻好簡單啫,要支螺絲批、一個電筒,就係咁簡單」,73歲的強叔的自信,源自他逾60年的杜蟻經驗,這份經驗,要從惠州說起。祖籍惠州的強叔說,他的父親懂得捉白蟻,6兄弟姐妹中他是老大,當初學杜白蟻也非熱情,只是生活逼人,當是一門手藝,「嗰時幫人做(杜蟻)賺到錢,可以買嘢食嘛!」
「從來唔會推客,個個客都係皇帝嚟嘛,凌晨打嚟我一樣幫佢搞掂。」
18歲那年,強叔聽聞香港滿地機遇,於是隻身來港,落腳今油塘一帶的木屋區。雖然身在木屋區,似乎商機處處,奈何人生路不熟,空有一手杜蟻本領亦找不到生意。於是,想到既然要找生意,總不能隨便待在附近一帶,一做做到底,強叔索性走到新界、大嶼山等地,「譬如話今日去元朗,有八鄉之類嘛,我就逐條村去行,家家人去問:邊個有白蟻?用白色漆油寫,專係滅白蟻嘅,電話幾多」,每天來回交通花費4小時也是等閒事。
有麝自然香,強叔口碑好,慢慢口耳相傳,生意逐漸上軌道。七、八十年代單是木屋區已生意無憂,原本絕對有條件揀客,但強叔心態始於是一做做到底:「從來唔會推客,個個客都係皇帝嚟嘛,凌晨打嚟我一樣幫佢搞掂」,彼時香港工業蓬勃,不時有人凌晨2、3時開工發現有白蟻入侵,但只要一個電話,強叔永無托手肘,只為不負客人所託。
3個孩子呱呱落地後,強叔想孩子學一門手藝,於是帶他們開工杜蟻,言教身授這門技巧,「小學三、四年級帶(三兒子)到去客人個地址,就交畀佢哋,等佢哋搞,我落去公園吹笛子」。三兄弟輪流接受考核,鬥快找出蟻路及蟻窩,之後強叔逐個點評做得對與錯之處。
驅使3兄弟踴躍參與的不是愛也不是責任,而是為了食,「爸爸叫我哋鬥快搵出蟻竇,就可以有麥當勞食……細個冇諗咁多,當係一個遊戲咁,大家鬥快搵個答案出嚟。」強叔的二子李富華(華仔)這樣說。小時候,他們3兄弟放學便跟着父親去杜白蟻,「有時會係(去)大屋,有時甚至可以到船上」,四處開工便當周圍去旅行。
由細到大都要跟着父親開工,華仔不諱言青春期時有少少抗拒:「喺爸爸底下好多嘢唔畀做,可能出夜街唔畀你去,收工要返屋企,一係出去做嘢,一係留喺屋企唔好周圍走。」到兒子大學畢業前夕,強叔想到「起咁多高樓大廈,邊有咁多白蟻杜,可以維到兩餐?」他便主動要求3兄弟外闖最少兩年,「你唔去見識出面世界,淨係跟住我有乜用?你要識吓出面人情世故各方面」,他一直溫文的語氣突然鏗鏘有力,沒有半絲子承父業的要求。父子間的軌迹,第一次分開起來,直至那一天。
「有一日約咗朋友出去玩,有客人打嚟話好多白蟻飛出嚟,爸爸當日有啲不適但堅持去,呢一下感動咗我,我係咪應該幫佢手,減輕佢嘅辛勞?」華仔記得那一天是星期六,「揸返起支螺絲批,以前同爸爸一齊做嘢嘅記憶就返番嚟」。幸而現今家庭裝潢亦多用上木材,生意又長做長有,結果在他之後,大哥及細佬見狀亦相繼回來幫忙,父子間分開的軌道又再會合在一起。
不過,這次3兄弟不再是玩遊戲,強叔要求他們待客認真,「做得唔好我話㗎,我同佢講你出嚟跟我做,我就係你老闆,係屋企我先係你老竇,你唔好(出去)當咗我老竇亂咁嚟吖」,斥責語氣甚有威嚴。這份執着連華仔也不明白,「佢對嗰幾cm(厘米)好執着,佢會對佢做嘅嘢好嚴謹,總言之你個窿開歪咗少少,就已經話無咁好喎,咁樣會影響晒」,大概正正是這種舊式過得自己過得人的態度,撐起白蟻王的盛名。
「有啲豪宅或者屋要買賣,話畀人聽間屋有白蟻,唔使租唔使賣啦。」
但所謂嚴父出高徒,「我用用慣嘅螺絲批敲喺物件上,聽聲我就知道發生咗咩事」,3兄弟承傳了父親獨門手藝之餘,更盡得待人處事真傳,訪問當日他們恤衫筆挺,本以為是受訪原故,但原來日常開工身水身汗,他們也是同樣的衣着打扮,「有啲豪宅或者屋要買賣,話畀人聽間屋有白蟻,唔使租唔使賣啦」。即使這樣穿着令活動不方便,但為客人着想始終是他們第一位。
自從3名兒子幫手,強叔十多年前開始慢慢退居幕後,但強調自己永不言休,「完全唔理咁又唔得!有時都要睇吓佢哋做成點,問候一句都要嘛!」終歸是一生行業,總得維持水準,強叔就是要對得起人。二子華仔育有兩個兒子,問到會否希望兒子繼承衣鉢,他這樣答:「我會教識佢,始終都係一門手藝,都希望將手藝傳承畀佢哋。」這番話似曾相識,不正是強叔當年所講的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