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有家庭50多年前因生活拮据,把三歲女兒交託給黃大仙一間庵堂照顧,其後失去聯絡。家中長子長女現正透過紅十字會尋人服務,希望找回失散多年的妹妹,完成年邁母親一家團聚的心願。即使機會渺茫,他們仍盡力找回這位不曾遺忘的家人。
老大韓劍英指,他們一家小時候生活拮据,一家六口住黃大仙木屋區,即現時竹園村一帶。他憶述,父親1961年病重,母親何慧有感無力同時撫育四兄弟姊妹。當時三妹韓鳳華常在木屋區附近一間庵堂外流連,女住持對她照顧有加,故母親忍痛將愛女交託給該女住持照料,三妹當時改名為韓根。
見尼姑即以為是親人
劍英續稱,父親離世後,一家曾搬到元朗居住數月,加上母親需每天工作十多小時養家,根本無暇照料子女,故與三妹失去聯絡。劍英曾舊地重遊,希望找到一些線索,但慨嘆黃大仙一帶已面目全非,母親也不記得當年的木屋區與庵堂位於何處,如今一家人只記得庵堂的名稱有一個「蘆」字,關於妹妹的線索亦只有她的出世紙,連一張相片都沒有。
二姊韓鳳玲則表示,雖然她與三妹離別時只有三歲,但仍依稀記得兄弟姊妹們曾在木屋旁的排水渠摺紙船和玩耍。母親記得三妹其中一隻耳朵長了一顆小肉粒,多年來仍為失聯一事耿耿於懷,早年更曾在街上問不認識的尼姑是不是三妹,「佢一直都好掛住個妹,成日都會講喺條街見到一個好似佢嘅人。」她續指,母親年事已高,近年身體健康亦轉差需入住安老院,他們希望找回三妹,幫助母親實現多年記掛的團圓夢。
香港紅十字會社區關懷部本地緊急支援服務助理經理譚佩詩指,韓母當年因經濟困難而被迫與骨肉分離,故紅十字會以人道理由提供協助。惟她稱,紅十字會一般只會提供18個月尋人服務,會方自2016年9月起尋找韓鳳華,一度延長服務,如在今年9月前未有進展,將會結案。
■記者羅智堅
老大韓劍英指,他們一家小時候生活拮据,一家六口住黃大仙木屋區,即現時竹園村一帶。他憶述,父親1961年病重,母親何慧有感無力同時撫育四兄弟姊妹。當時三妹韓鳳華常在木屋區附近一間庵堂外流連,女住持對她照顧有加,故母親忍痛將愛女交託給該女住持照料,三妹當時改名為韓根。
見尼姑即以為是親人
劍英續稱,父親離世後,一家曾搬到元朗居住數月,加上母親需每天工作十多小時養家,根本無暇照料子女,故與三妹失去聯絡。劍英曾舊地重遊,希望找到一些線索,但慨嘆黃大仙一帶已面目全非,母親也不記得當年的木屋區與庵堂位於何處,如今一家人只記得庵堂的名稱有一個「蘆」字,關於妹妹的線索亦只有她的出世紙,連一張相片都沒有。
二姊韓鳳玲則表示,雖然她與三妹離別時只有三歲,但仍依稀記得兄弟姊妹們曾在木屋旁的排水渠摺紙船和玩耍。母親記得三妹其中一隻耳朵長了一顆小肉粒,多年來仍為失聯一事耿耿於懷,早年更曾在街上問不認識的尼姑是不是三妹,「佢一直都好掛住個妹,成日都會講喺條街見到一個好似佢嘅人。」她續指,母親年事已高,近年身體健康亦轉差需入住安老院,他們希望找回三妹,幫助母親實現多年記掛的團圓夢。
香港紅十字會社區關懷部本地緊急支援服務助理經理譚佩詩指,韓母當年因經濟困難而被迫與骨肉分離,故紅十字會以人道理由提供協助。惟她稱,紅十字會一般只會提供18個月尋人服務,會方自2016年9月起尋找韓鳳華,一度延長服務,如在今年9月前未有進展,將會結案。
■記者羅智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