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己歷史自己寫 90後出香港史書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20日 12:36
2018年07月20日 12:3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一群90後年輕人在facebook設立專頁「港識多史」,以趣味手法介紹香港歷史。發起人之一Godfrey畢業於中大歷史系,他認為學校教授中西歷史課好悶,直到大學年代接觸香港史,令他發現原來自己對身處的地方認識不多。Godfrey後來於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網友,一起梳理艱澀難明的香港史,以有趣手法再包裝,利用fb平台宣揚本地史事,更結集成書,在今年書展推出著作《香港柒錄》。
《香港柒錄》借今諷古
年輕學子只知有文憑試,可能已忘記曾經有過中學會考,更加不會曉得,1968年之前,中學會考沒有甚麼星星,只會統一分為合格與不合格。今屆世界盃,收費電視頻道播足64場,但在1966年的英格蘭世界盃賽事,本地電視只播兩場四強和決賽,由收費電視「麗的映聲」轉播。這些被人遺忘的本土歷史,全靠這群有心年輕人重新蒐集,讓港人得以溫故知新。
《香港柒錄》收錄了七個章節的史事,亦迎合「柒錄」的廣東話諧音,揀選了較蝦碌搞笑的史事收集書中。成員Haidee表示「港識多史」十多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商科、理科、IT人各展所長,希望不同人的角度可以把感覺「離地」的久遠歷史帶回現今世代,這班年輕人絞盡腦汁創作每個章節的命名,例如〈還得到先好借〉,借今諷古是談及好彩茶樓月餅會走數事件。
Haidee認為並非年長人士才認識歷史、年輕人就與過去切割,因為歷史是流動的,每個人都正在經歷和見證歷史,今天是他們在包裝前人的故事,未來或到後世人再書寫他們的故事。「我哋做香港歷史,因為我哋係香港人,生活喺呢個地方,就盡力令人了解呢個地方」。Godfrey認為,有些事情自己不說不發聲,就會有其他人代為出聲,現從事歷史研究的他指本地歷史書有近半都由內地人書寫,「佢哋嘅角度可唔可以代表到我哋?我哋值得用自己嘅角度睇番自己嘅嘢」。
■記者袁楚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